《金刚怒目》是一个典故,出自《太平广记》。据载,隋朝末年,杨广篡位后,天下大乱。当时有一位名叫金刚的武僧,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擅长拳法,威震四方。杨广听说金刚的威名后,便派人将他召入宫中,想要收为己用。
金刚入宫后,杨广命他演示拳法。金刚在杨广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武艺,拳脚生风,力道十足,令杨广惊叹不已。金刚却对杨广的篡位行为极为不满,认为他是个篡权夺位的逆贼。因此,在表演拳法时,金刚故意将拳脚用力过猛,想要借此机会将杨广击倒,为民除害。
杨广见状大惊,连忙躲避。金刚见杨广躲过一劫,便不再追击,转身离去。后来,杨广得知金刚的意图后,心生恐惧,派人追杀金刚。金刚武艺高强,多次逃脱了追杀。
最终,金刚在一场大战中,与杨广的军队展开了激战。他怒目圆睁,拳脚生风,将杨广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由于寡不敌众,金刚最终壮烈牺牲。
《金刚怒目》这个典故,形容的是金刚武僧在愤怒时,眼睛圆睁,目光如炬,拳脚生风,勇猛无比的形象。这个典故也常用来比喻人在愤怒时,眼神凶狠,气势汹汹的样子。
金刚怒目的由来与寓意
金刚怒目,这一成语源自佛教传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本文将探讨金刚怒目的由来、寓意及其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
一、金刚怒目的由来
金刚怒目的典故与隋朝时期的一个故事密切相关。据《太平广记》记载,史部侍郎薛道衡曾到钟山开善寺参访。在寺中,他观察到一位小沙弥,便好奇地问:“金刚为何怒目?”小沙弥回答:“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薛道衡听后,对沙弥的才思敏捷感到惊讶,从此“金刚怒目”这一成语便流传开来。
二、金刚的象征意义
在佛教中,金刚是佛菩萨的侍从力士,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金刚杵象征着坚固、不可摧毁的力量,代表着佛法的威力。金刚怒目的形象,正是为了表现金刚的这一象征意义。
金刚怒目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面目威猛、目光如炬。这种形象给人一种震慑之感,寓意着佛法能够降服一切邪恶势力,保护众生免受苦难。
三、金刚怒目的寓意
金刚怒目的寓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降魔护法:金刚怒目的形象象征着佛法能够降服一切邪恶势力,保护众生免受苦难。在佛教中,魔代表着一切烦恼和障碍,金刚怒目正是为了降伏这些魔障。
2. 坚定信念:金刚怒目的形象也寓意着佛教徒要坚定信仰,勇往直前。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要像金刚一样,保持坚定的信念,不被外界干扰。
3. 普度众生:金刚怒目的形象还象征着佛教徒要为众生谋福利,普度众生。在佛教中,菩萨是努力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金刚怒目正是为了保护众生,让他们得到解脱。
四、金刚怒目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
金刚怒目作为佛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具有极高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佛教的信仰和精神,还反映了佛教的慈悲与智慧。在佛教艺术、文学、音乐等领域,金刚怒目的形象被广泛运用,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刚怒目这一成语,源于佛教传说,寓意着佛法降魔护法、坚定信念、普度众生。在佛教文化中,金刚怒目具有极高的地位,成为佛教信仰和精神的重要象征。通过了解金刚怒目的由来和寓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佛教文化的内涵,感悟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