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朋满座》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马援和他的朋友们在宴会上,马援的席位上坐满了贵宾,因此人们称他为“高朋满座”。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宾朋众多,场面热闹的宴会。
高朋满座的由来与典故
高朋满座,这个成语源于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用以形容宾客众多、场面热闹的情景。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由来和背后的典故。
成语“高朋满座”最早见于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他的这篇《滕王阁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不仅文辞华美,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王勃生于公元649年,卒于公元675年。他自幼聪颖,才思敏捷,擅长诗文。他的生平并不平坦。因《檄英王鸡》一文得罪了唐高宗,王勃被贬为交趾(今越南北部)参军。在路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时,正值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大宴宾客,高朋满座,王勃即兴作《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是在滕王阁宴会上所作。滕王阁是唐朝李元婴(唐高祖李渊的儿子)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位于今江西南昌市西北部。这座阁楼在当时是江南地区的名胜之一,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在《滕王阁序》中,王勃写道:“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这里的“高朋满座”形容了宴会上的宾客众多,场面热闹。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传播,成为形容宾客众多的常用语。
成语“高朋满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法。它可以作为谓语,也可以作为定语。例如:“今天家里高朋满座,庆祝儿子的生日。”或者“这家餐厅的菜色远近驰名,每天都是高朋满座。”
成语“高朋满座”不仅表达了宾客众多的意思,还蕴含了主人热情好客、场面热闹的氛围。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社交礼仪和人际交往的和谐。
成语“高朋满座”自诞生以来,便在文学、艺术、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还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成语“高朋满座”源于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用以形容宾客众多、场面热闹的情景。这个成语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至今仍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