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过其实》的典故,言过其实——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04:28:13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言过其实》的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谡传》,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评价部将马谡的一句话。马谡是蜀汉名将马超的弟弟,他自幼好学,才华横溢,但性格高傲,常常自视甚高。在蜀汉建立初期,马谡担任过一些重要职务,但由于他过于自信,常常言过其实,夸大其词,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失误。

《言过其实》的典故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过于自信,更不要夸大其词。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言过其实——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言过其实”源于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成语起源

成语“言过其实”最早见于《三国志·蜀志·马良传》。这里的“言”指的是言语,“过”表示超过,“实”代表实际。原意是指言语不实,超过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来形容说话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情况。

典故背景

故事的主人公是蜀汉时期的将领马谡。马谡与哥哥马良都在刘备麾下效力,马谡尤其擅长谈论军事理论,因此得到了丞相诸葛亮的高度赏识。刘备却对马谡的评价并不高,他认为马谡言过其实,夸大其词,不切实际。

刘备的遗言

街亭之败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伐,马谡自告奋勇,请求镇守战略要地街亭。马谡在防守过程中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导致街亭失守,使得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受到了严重影响。这次失败让诸葛亮深感痛心,同时也让他想起了刘备的遗言。

诸葛亮的悔恨

在街亭之败后,诸葛亮深感自责,他意识到自己没有听从刘备的忠告,重用了马谡。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以正军纪。这次事件也让诸葛亮深刻反思了自己的用人之道,以及成语“言过其实”所蕴含的道理。

成语的影响

成语“言过其实”自诞生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它不仅用来形容那些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也用来提醒人们在说话、做事时要实事求是,不要过分夸张。

成语“言过其实”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实际,避免言过其实,做到言行一致。同时,它也警示我们在评价他人时,要客观公正,不要被表面的言辞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