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难追》的典故出自《论语·颜渊》。原文是:“夫子之说,于驷马难追。”意思是孔子的学说,就像四匹马拉的车一样,无法追上。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非常深刻,难以完全理解和掌握。
这个典故后来被引申为形容某种事情非常困难,难以实现或追赶。比如,我们可以说“他的计划就像驷马难追一样,很难实现。”这个典故强调了孔子学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它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成语典故——《驷马难追》的由来与内涵
成语“驷马难追”源于中国古代,用以形容一句话说出之后,就像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以追回,比喻说话算数,一旦承诺,不可反悔。
成语的起源
“驷马难追”的典故最早见于《论语·颜渊》。据传,孔子在论述君子的品德时,曾用“驷不及舌”来形容君子说话的慎重和承诺的坚定。这里的“驷”指的是古代用四匹马拉的车,而“不及舌”则是指说话一旦出口,就像四匹马一样难以追回。
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驷马难追”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从最初的形容君子品德,到后来广泛用于形容承诺的不可撤销性。在《邓析子·转辞》中,也有“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的记载,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成语的内涵。
成语的历史背景
除了《论语》和《邓析子》的记载,成语“驷马难追”还有一段与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故事相关联。据《新五代史》记载,后晋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册立为晋国皇帝。石敬瑭死后,其子石重光继位。在契丹进犯晋国时,皇太后李氏曾写信给契丹王,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意味着一旦承诺,便不可反悔。
成语的内涵与用法
成语“驷马难追”的内涵在于强调说话算数,承诺不可撤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这一成语来告诫他人,一旦承诺,就要认真履行,不可轻易反悔。同时,它也提醒自己,在做出承诺之前要慎重考虑,以免日后难以收场。
成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与“驷马难追”意思相近的成语有“言而有信”、“一言既出,金玉不移”等,都强调了说话算数的重要性。而与之相反的成语则有“言而无信”、“言而无信”等,意味着说话不算数,承诺无法履行。
成语的启示
成语“驷马难追”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诚信,言出必行,做到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驷马难追”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流传至今,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承诺,言出必行,做到诚信为本,言行一致。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