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挺身而出》的典故,成语典故《挺身而出》的起源与内涵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5 14:24:34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挺身而出》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陈寔传》。陈寔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以高尚的品德和公正无私的行为著称。在《后汉书》中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有一次,陈寔所在的村里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失主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干的。邻居的儿子平时名声不佳,大家也都怀疑是他。陈寔却认为不能仅凭怀疑就定罪,他站出来为邻居的儿子辩护,认为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轻易地指责他人。陈寔的公正无私和勇于为他人辩护的精神,使得他在村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后来,失主发现真正的盗贼另有其人,证明陈寔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赞扬陈寔的公正无私和勇于为他人辩护的精神,称他为“挺身而出”的人。

因此,“挺身而出”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勇于站出来,为他人辩护或维护正义的行为。

成语典故《挺身而出》的起源与内涵

成语“挺身而出”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价值。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担当的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成语典故的起源

“挺身而出”的典故最早见于《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故事讲述了唐朝初期,皇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密谋杀害秦王李世民。在关键时刻,守将敬君弘挺身而出,英勇杀敌,最终壮烈牺牲。这个故事成为了“挺身而出”这一成语的起源。

成语典故的内涵

成语“挺身而出”中的“挺身”指的是挺直身体,勇敢地站出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起责任和义务。它所蕴含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勇敢面对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挺身而出”这一成语正是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地站出来,不退缩,不畏惧。

2. 敢于担当责任

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承担起责任,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品质。成语“挺身而出”正是对这种担当精神的赞扬。

3. 体现道德价值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勇敢、担当、忠诚等品质被高度重视。成语“挺身而出”正是这些美德的体现,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成语典故的应用

1. 个人层面

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地站出来,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体现了个人的勇敢和担当。

2. 社会层面

在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中,挺身而出,积极参与救援工作,体现了社会的团结和互助。

3. 国家层面

在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时,勇敢地站出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体现了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凝聚力。

成语“挺身而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更具有现实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勇敢地面对困难,敢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