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篇累牍》的典故,连篇累牍的典故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15:18:57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连篇累牍》的典故出自《文心雕龙·铬裁》,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文章篇幅冗长,内容重复。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古代文人的写作风格和审美观念有关。

在古代,文人写作讲究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往往通过增加篇幅来展现自己的文采和学识。过度的篇幅和重复的内容会导致文章显得冗长和乏味,失去了表达清晰和简洁的美感。

《文心雕龙》是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其中《铬裁》一篇讨论了文章的裁剪和修改问题。刘勰在文中提到:“连篇累牍,必有所删;长篇累牍,必有所删。”意思是说,即使文章篇幅再长,也必须进行删减,以保持文章的精炼和美感。

因此,“连篇累牍”这个成语就形成了,用来形容文章篇幅冗长、内容重复的不良文风。在今天的文学创作和学术论文写作中,我们也应该注重文章的简洁性和清晰性,避免出现“连篇累牍”的现象。

连篇累牍的典故起源与演变

连篇累牍,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用以形容文章或说话内容冗长、重复,缺乏新意。下面我们将探讨这个成语的起源、演变以及其在现代语言中的应用。

成语“连篇累牍”最早见于《汉书·扬雄传》。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法言》一书中提到:“连篇累牍,辞藻华美,而实无益于事。”这里的“连篇累牍”指的是文章篇幅冗长,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无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篇累牍”这个成语逐渐演变,其含义也逐渐丰富。在唐宋时期,随着文学创作的繁荣,许多文人墨客开始运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内容空洞、形式主义的文学作品。到了明清时期,这个成语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文体,不仅限于文学批评,也用于日常交流中,用以形容说话或写作的冗长和重复。

他的报告连篇累牍,让人听起来昏昏欲睡。

这篇文章连篇累牍地引用了各种数据,但缺乏自己的观点。

会议上的发言连篇累牍,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从字面上理解,“连篇累牍”由“连篇”和“累牍”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连篇”指的是文章连续不断,篇幅很长;“累牍”则是指文章内容重复,缺乏新意。因此,“连篇累牍”整体上形容的是文章或说话内容冗长、重复,缺乏深度和创意。

成语“连篇累牍”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首先,它提醒我们在写作或说话时要注意内容的简洁和精炼,避免冗长和重复。其次,它也告诫我们在评价他人作品时,要注重内容的实质,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华丽。

总之,“连篇累牍”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一个常用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文学创作的批评态度,也体现了人们对语言表达精炼的追求。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个成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