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画新年画

儿童画新年画(为什么老百姓喜欢的年画不出版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3 11:56:13 浏览4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什么老百姓喜欢的年画不出版了

过去的年画绝大部分是讴歌时代,紧扣时代脉搏的优秀作品,还有百姓口口相传的历史或现代英雄,那时无论城市乡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可以贴年画。现在采用大量的现代装修风格,年画需求量锐减。此外,当前部分画家逐利的多,讴歌时代创作的优秀作品少之又少。

年画如何走进新年俗场景

感谢邀请,我是得得斋中都行者。

这个题目有点大,难度不小。光明网有一篇同题文章,新华网也有转载,写的专业,有深度,有思想。

本人主要写点诗词,涂鸦几笔书法,票友级的爱好者。勉为其难,讲几点粗浅看去。

文化也好,产品也好,想要走进千家万户,市场问题很重要。

想想过去,经济落后,物资缺乏,小小年画却是普通老百姓过年赶集必买之年货,请回家,按不同内容,或贴于大门,或贴于中堂,或贴于床头。喜闻乐见,又必不可少。

反观现在,人口多了,经济富裕了,买的人却少了。普遍的,一幅对联,两个福字,就是全部了。

个中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传统文化缺失。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了,传统文化弱化了。经济和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谓之强国。经济这条腿已经很强了,文化这条腿没跟上。

2、庭院文化式微。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城市化,庭院逐渐消失。传统意义上的大门、厨房都变了,想贴也没地儿贴。装修很豪华了,想贴也没地儿贴了。

3、移民成为常态。工业化的推进,移民不可避免。工业化进程中,有知识有文化的新生代都进城了,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只剩留守老人和儿童,家的概念弱化了。

4、营销模式老化。年画市场区域化局限性严重,辐射面小,造成想买的买不着,想卖的卖不掉。

5、创作队伍萎缩。随着受众减少,销量下滑,经济效益肯定不大,自然造成年画创作队伍萎缩。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难度较大,时间也会稍长,不会一蹴而就。

一是国家层面的重视。舆论引导,政策扶持,非遗保护,产业振兴。

二是行业自身的努力。提高质量,创新内容,扩大队伍,行业自救。让人们喜爱,想买,买的起,买的着。

昨夜凤阳大雪,气温陡降,临屏打字不易。本想展开详说,罢了,就此打住。

(如下有两幅凤阳凤画,朋友所画。凤画是安徽凤阳民间美术,六百多年历史。)

年画的前世今生,是怎么样的

年画最先为避邪,象张飞,是民族英雄,后人为祟拜他的勇猛贴在门上用为镇压妖魔鬼怪。象鱼代表年年有余,图吉祥,对联用于讲好话,也是图吉利用。后人希望年年有余,大吉大利,便将这种传统的文化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了。










德阳绵竹年画是什么

华夏大地欢度春节时,千家万户都换上了新的年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安康。北宋时期的时候,四川就已产生年画,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四川绵竹地区的年画。绵竹年画在传承了千年的古老民间艺术基础上,依然蓬勃发展。在国内非常受欢迎的同时,也曾远销东南亚等地,并影响了其他国家的民间美术。

这幅非常有名的《文武加官》的年画,就取材于传统戏曲中的“跳加官”。古时传统戏开场的时候,一人戴面具抱笏(古也就是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缓步而出,循台三匝,不作一声。此仪式称作跳加官,寓意为加官进禄。而图中两位神仙分别捧着武将盔和文官帽,故称文武加官。这幅门画虽然是民国时期的绵竹年画作品,但是近百年的时间过去了,可以看到其色彩依然艳丽。

这幅图是绵竹年画北派传人李方福在展示老刻版,他旁边的年画便是经过这些老刻版所印制。在多年的创作中,李方福练就了一种独特的绘画技法。他首先将印好轮廓的线版贴在墙上,然后手端颜色碗进行勾画,从小练成的“悬腕功”使他上色时能够挥洒自如。摄影/袁蓉(图据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