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倨后恭》的典故,成语典故《前倨后恭》的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14:11:33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前倨后恭》的典故出自《战国策·秦策一》。故事讲述了苏秦在初次求见秦惠王时,态度高傲,显得十分倨傲;当他第二次求见时,却变得极为谦恭,甚至低声下气。这种前后态度的巨大反差,被称为“前倨后恭”。

这个典故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或失败后,态度发生巨大变化,变得谦卑或低声下气。它也提醒人们,在面对成功或失败时,应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要过于骄傲或自卑。

成语典故《前倨后恭》的起源与演变

《前倨后恭》这一成语,源自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故事,用以形容人前傲慢,后来恭敬的态度变化,常带有贬义色彩,用以批评那些势利眼或见风使舵的人。

战国七雄与苏秦的连横合纵

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其中以秦、燕、赵、齐、楚、韩、魏七国最为强大,史称“战国七雄”。秦国由于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国力日益强盛,成为七雄之首。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连横”和“合纵”两种外交策略。苏秦便是主张合纵抗秦的谋士。

苏秦的游说之路与遭遇

苏秦最初游说秦国,力主连横策略,但遭到秦王的拒绝。无奈之下,他回到家乡洛阳,却因落魄而受到家人的冷遇。他的妻子、父母和嫂子都对他冷眼相待,甚至嫂子还数落了他一顿。这段经历让苏秦深感世态炎凉,立志苦读,以期改变自己的命运。

苏秦的苦读与成就

苏秦在洛阳苦读数年,深入研究兵法和各国形势。最终,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说服了赵、齐、楚、燕、韩、魏六国联合抗秦,成为合纵策略的倡导者。苏秦还掌握了六国的相印,威风八面。

衣锦还乡与感慨

苏秦衣锦还乡时,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母走出三十里外迎接他,妻子不敢正视他,嫂嫂甚至跪下拜见他。面对家人的恭敬,苏秦感慨万分,提出了“前倨后恭”这一成语,用以表达对家人态度变化的感慨。

成语的流传与影响

《前倨后恭》这一成语,在后世流传甚广,成为形容人前傲慢、后恭敬态度变化的常用语。它警示人们,不要因为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对人的态度,要始终保持谦逊和尊重。

成语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成语“前倨后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时,要保持真诚和尊重,不要因为对方的地位或财富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同时,它也警示我们,要警惕那些势利眼、见风使舵的人,不要被他们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成语“前倨后恭”虽然源于古代,但其内涵和警示意义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价值。它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真诚,不要因为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对人的态度,同时也要警惕那些势利眼、见风使舵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赢得尊重,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