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句诗描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原诗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同时也通过野草的生命力象征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句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成为了描绘事物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经典比喻,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逆境中能够顽强生存和复苏的事物或精神。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典故起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成语,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句诗不仅描绘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富有象征意义的成语。
成语的由来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在十六岁时所作,这首诗是应科举考试的要求而作。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四句,生动地描绘了野草的生命力,无论遭受多大的磨难,都能在春风的吹拂下重新焕发生机。
成语的象征意义
这句成语比喻那些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事物,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能在逆境中生存下来,并在适当的条件下重新崛起。它传递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始终保持希望。
成语的历史典故
关于这句成语的历史典故,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据说白居易在长安时,带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访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初见白居易,因他的名字“居易”而戏谑地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顾况翻开白居易的诗卷,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赞叹不已,认为白居易有如此才华,居住在长安自然不难。
成语的广泛运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成语,因其深刻的寓意和生动的形象,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艺术、政治等多个领域。在文学作品中,它常用来赞美生命的顽强;在政治领域,它则被用来鼓励人们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
成语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这句成语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坚信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新的生机。
成语的文化传承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成语,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成语,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生动的形象,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逆境中不断前行,追求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