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石膏肓》的典故出自《晋书·王戎传》。故事中,晋朝时期的王戎在山阴道上,看到路边的泉水,他非常喜欢,甚至表示愿意以自己的身体去交换这泉水。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物或某事非常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具体来说,“泉石膏肓”中的“膏肓”是指人体中的一种疾病,无法治愈。在这里,王戎用“膏肓”来比喻他对泉水的喜爱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即使牺牲自己的身体也在所不惜。这个典故生动地表达了王戎对泉水的热爱,同时也展示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后来,“泉石膏肓”这个成语也被引申为形容一个人对某物或某事极度痴迷,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
泉石膏肓——山水之恋的典故溯源
泉石膏肓,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色彩。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追求的一种隐喻。
典故出处——《旧唐书》中的田游岩
泉石膏肓的典故出自《旧唐书》卷一九二《田游岩传》。田游岩,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是初唐时期的隐士。他酷爱山水,曾携母妻共游各地山水,后隐居于箕山,自称“许由东邻”。
成语释义——山水之恋的极致表达
泉石膏肓,字面意思是指酷爱山水,犹如病入膏肓。这里的“泉石”指的是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膏肓”则是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比喻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整个成语用来形容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典故故事——唐高宗与田游岩的对话
唐高宗李治游览嵩山时,曾亲临田游岩的居所。唐高宗问田游岩:“先生在此山养道是否感觉不错?”田游岩回答道:“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固疾者。”这句话表达了田游岩对山水的热爱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
成语影响——山水之恋的文化传承
泉石膏肓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被用来形容对山水的热爱,还被用来比喻对某种事物的痴迷。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泉石膏肓都成为了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象征。
成语在现代的应用——山水之恋的当代诠释
在现代社会,泉石膏肓这个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人们用它来形容那些对自然美景、艺术追求、学术研究等有着极高热情的人。同时,它也提醒着我们,在追求个人兴趣和爱好时,要把握度,避免沉迷其中,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泉石膏肓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追求的一种隐喻。它提醒着我们,在追求梦想和理想的过程中,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把握生活的平衡,让山水之恋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