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总到别人身上挑毛病的人,自己是不是有病呢
- 如何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根据老子《道德经》的内涵,如何深度理解“人无完人”这个成语
- “人无完人”,对于这句话如何理解
为什么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出自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意即:世界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金子也没有十足之赤。
为什么会这样?
完人,含义很广,包括性格、学问、智力、身高、容貌,再细些,甚至包括说话的声音、举止等等。还有各人的审美标准也不一样,比如我不喜欢有脾气的人,而你可能就认为没脾气不完美。所以不可能有完人,只可能有相对意义上的出类拔萃者。
从现实的角度来考虑,一个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他的生长环境,他的祖上是完人么?不是。他的父母是完人么?不是。所以,他不可能是完人,即使他和父母祖上比起来,“青出于蓝胜于蓝”。所以,他的后代也不可能是完人。世上本就没有完人。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总到别人身上挑毛病的人,自己是不是有病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别人帮助指出来,应该高兴才对,怎么说别人有病呢?当然,知耻近乎勇,有的人气量小,没有勇于改过之心,只能怨别人挑毛病了。
生活中遇到的都是小事,大多是难以忍受的小毛病。比如,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将筷子先舔干净,再在菜盘子里翻来翻去,这样的毛病不能挑一挑?大热天在实验室上班,有的人爱把鞋子脱了,一股子咸鱼味,还有理?邻居家总爱把垃圾扔在电梯旁,每天去上班,先遇到的就是这个糟心事,能不能说一说?……
小毛病就像尖刺戳在肉里一样,要赶紧拔掉,得过且过,容易引起质变。
如何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这句话就不解释意思了,字面意思都能理解。
说一说含义吧,这年头儿缺技术好的,但绝不缺嘴好的和自以为是的,而且一说什么,甭管知道不知道,自己说的都对,别人说的都不对,好像他自己的认知面就是全世界一样。
其实,这类人没出息,也不可能有发展和进步。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总会有自己欠缺的东西需要弥补,总会有知识盲区需要学习,更总会有值得尊敬的人,仰慕并追随。
所以,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来戒骄戒躁是不错的。
另外,这句话还有一个更通行的意思:在别人犯错或触犯自己的时候,能够原谅对方,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给别人改正自己的机会。
根据老子《道德经》的内涵,如何深度理解“人无完人”这个成语
根据老子《道德经》的内涵,如何去深度理解“人无完人”这句成语,那就只能按道家的思想来回答这个提问。《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万物,在表现上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这两个对立的方面。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美的一面可造成坏的结果,善的一面可造成恶的结果。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如果把某一事物当作尽善尽美,结果事与愿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都有他的美中不足,都有他的不到之处。圣人的标准是一切完美,孔子是圣人,他能做到这一点吗?肯定做不到。那么封他为圣人,只是对他的尊称。如果以十全十美去衡量一个人,世间上不可能有这样的人。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通晓自然之道的圣人,他明知天地万物之理,深明自然运化之规律,因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以德化民,不施酷政,正己化人,使人民不知不觉地处在浑厚的淳风之中。他创造万物不据为己有,不居功自傲。他造福万民不求回报,他的政绩从不张扬。这样的圣人可称为“完人”,但是这只是道家的理想而已,无论通过《道德经》怎么来教化于人,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完美之人。我的这种理解也能是不正确。
如果从儒家的内涵去理解,也可能是这样的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错了能够改政,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既然人无完人,就一定要善待他人,不与人计较是非。对别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这就是一个人海纳百川的胸怀。而对待自己又必须严格要求,时时反省自己的不到之处,尽量提高自己的境界和修为,不断地完善自己。当自己有所过错,就不能以“人无完人”来原谅自己,必须迅速改正,改正得越彻底,就越好。能做到这样,即使不能称之为尽善尽美,也算得上十分优秀。
“人无完人”,对于这句话如何理解
谢邀:
人生多有不如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得饶人处切饶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只要不是大原则出现问题,已经是好人了。(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