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灰意冷》的典故,心灰意冷的成语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3 13:39:35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心灰意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形容失望至极,失去了进取之心。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知北游》,原文是:“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夫知遇而进,不遇而退,遇与不遇,时也;死生,命也。今也则不然,是诚可悲也。人生在世,能富贵而不能安贫,能乐而不能苦,能进而不能退,能达而不能穷,能生而不能死。夫富贵者,人之所以求也;安贫者,士之所以自守也。乐者,所以悦心也;苦者,所以砺志也。进者,所以行道也;退者,所以守道也。达者,所以行义也;穷者,所以守义也。生者,所以行仁也;死者,所以守仁也。今也则不然,是诚可悲也。故曰:‘心灰意冷。’”

这个成语的典故讲的是庄子在山林和原野上漫步,感到非常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随之而来的就是悲伤。庄子认为,人生的喜怒哀乐都是无法控制的,都是命中注定的。他批评了那些只能享受富贵而不能安于贫穷,只能快乐而不能忍受苦难,只能前进而不能后退,只能通达而不能困顿,只能生存而不能接受死亡的人。他认为,真正的士人应该能够安于贫穷,能够忍受苦难,能够后退,能够困顿,能够接受死亡。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这些,那么他就是“心灰意冷”。

总的来说,“心灰意冷”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因为遭遇挫折或者失败而失去了进取之心,变得消极悲观。它提醒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能轻易放弃。

心灰意冷的成语起源与演变

成语“心灰意冷”源于古代文学,其含义和用法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之一。

成语的出处

“心灰意冷”的成语出处可以追溯到明代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第四十回。在这一回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遭遇了红孩儿的阻挠。孙悟空多次劝阻唐僧不要轻举妄动,但唐僧不听,最终导致唐僧被红孩儿捉走。孙悟空在无奈之下,对其他徒弟说:“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这里的“意懒心灰”就是“心灰意冷”的早期用法。

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灰意冷”这一成语的含义逐渐丰富。最初,它主要指因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丧失信心。后来,这一成语的用法更加广泛,可以用来形容因失望、绝望或遭受重大打击而变得冷漠、消极的心态。

成语的典故故事

除了《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许多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也体现了“心灰意冷”的含义。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家族衰败、爱情失意而心灰意冷;在《水浒传》中,林冲因遭受不公待遇而心灰意冷,最终走上反抗之路。

成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心灰意冷”的近义词有“心灰意懒”、“意懒心灰”等,这些成语都表达了相似的情感状态。而其反义词则包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信心百倍”等,这些成语都体现了积极向上的心态。

成语的用法与情感色彩

在现代汉语中,“心灰意冷”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状语,用以形容人的消极情绪。这一成语具有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描述人在遭遇挫折或失败后的心理状态。

成语的语法结构与产生年代

“心灰意冷”是一个联合式成语,由两个并列的词语组成,即“心灰”和“意冷”。这一成语的产生年代可以追溯到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成语的成语接龙与成语资料

在成语接龙中,“心灰意冷”可以接上“冷嘲热讽”、“讽一风骚”等成语。关于成语的资料,我们可以从各种成语词典、成语故事书籍中了解到更多关于“心灰意冷”的详细信息。

成语“心灰意冷”源于古代文学,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人生、社会的感悟,也体现了人们对情感、心态的深刻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运用这一成语,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