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兵相接》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双方近距离搏斗,也比喻双方直接对峙,进行激烈的斗争。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是“今者短兵接,交锋,恐亡一二人,使我军败绩,愿与诸君同死。”这句话描述的是楚汉争霸时期,项羽与刘邦两军对垒,准备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项羽在这句话中表达了他要与士兵们一起战斗,不怕牺牲,争取胜利的决心。
在《短兵相接》这个成语中,“短兵”指的是近距离搏斗的武器,如刀、剑等,而“相接”则表示双方接触、交锋。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双方近距离搏斗的激烈场面,也比喻了双方在某个问题上直接对峙、进行激烈的斗争。
这个成语在后世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各种激烈的斗争和对抗,如战争、竞争、辩论等。它强调的是双方直接面对面的斗争,没有缓冲和回旋的余地,因此斗争往往非常激烈和残酷。同时,这个成语也体现了斗争中的勇气和决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地迎接挑战,不畏牺牲,争取胜利。
短兵相接——源于战国楚屈原的英勇赞歌
短兵相接,这个成语源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九歌·国殇》。它不仅是一个军事术语,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英雄主义的赞歌。
成语溯源——屈原与《九歌·国殇》
《九歌·国殇》是屈原为纪念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所作的一首诗。诗中“车错毂兮短兵接”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楚军与秦军在战场上短兵相接的激烈场景。
典故背景——楚秦之战
楚秦之战是战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楚军虽然实力较弱,但仍然英勇抵抗,最终虽然战败,但楚军的英勇事迹被屈原记录在《九歌·国殇》中,流传千古。
成语演变——从军事术语到比喻
最初,“短兵相接”这个成语是形容战场上近距离搏斗的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为比喻双方在某个领域进行激烈斗争的用语。
成语用法——军事与斗争中的短兵相接
在军事领域,短兵相接意味着士兵们使用刀剑等短兵器进行肉搏战,这种战斗方式往往伴随着极高的危险和牺牲。而在斗争中,短兵相接则形容双方在观点、利益等方面进行直接的对抗。
成语情感色彩——褒义词的内涵
尽管短兵相接意味着激烈的斗争,但它并非贬义词。相反,它蕴含着对英勇无畏、敢于直面挑战的精神的赞扬。在成语中,短兵相接被视为褒义词,体现了对英雄主义的崇敬。
成语故事——楚军将士的英勇形象
在《九歌·国殇》中,屈原描绘了楚军将士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形象。他们手持吴戈,披着犀甲,面对强敌,短兵相接,不畏牺牲,展现了楚军将士的忠勇和坚韧。
成语影响——文化传承与教育意义
短兵相接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更在文化传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激励着后人勇敢面对挑战,敢于斗争,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短兵相接,这个源于战国楚屈原的成语,历经千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不仅是军事斗争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在未来的日子里,短兵相接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面对挑战,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