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呕心沥血》的典故,成语“呕心沥血”的由来与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11:06:16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呕心沥血”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用尽心思,费尽心血。这个成语出自《新唐书·李贺传》。其中记载了唐代诗人李贺的写作经历,他非常勤奋,每当想到好的诗句,就立即记下来,不管是在白天还是黑夜,甚至在马上,都要记录下来。他常常长时间地冥思苦想,以至于他的母亲说:“你一定要把心呕出来,才会停止吗?”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为了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

成语“呕心沥血”的由来与故事

成语“呕心沥血”源于中国古代,用以形容人们为事业、工作或文艺创作等倾注极大的心血和精力。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唐朝诗人李贺的才华与苦闷

唐朝诗人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自幼聪颖,七岁便能写文章,才华横溢。他在政治上却一直不得志,无法得到朝廷的重用。这种苦闷的心情,让他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倾注在了诗歌的创作上。

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坚持

李贺在创作过程中,总是随身携带一个锦囊,每当灵感迸发,便将诗句记下投入囊中。每天清晨,他骑着瘦弱的马,带着书童,背着破烂的锦囊,四处寻找灵感。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的诗歌充满了生命力。

母亲的担忧与心疼

李贺的母亲看到儿子如此投入诗歌创作,心疼不已。她常常对李贺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这句话,后来便成为了“呕心沥血”这个成语的由来。

成语的流传与意义

成语“呕心沥血”在后世流传甚广,成为形容人们为事业、工作或文艺创作等倾注极大心血的代名词。它既是对李贺这种坚持不懈精神的肯定,也是对那些为理想奋斗、为事业献身的人们的赞美。

成语的用法与近义词

在日常生活中,成语“呕心沥血”常用于形容教师、医生、科研工作者等职业人士的辛勤付出。其用法多样,可作谓语、定语、状语等。近义词有“煞费苦心”、“挖空心思”、“搜索枯肠”等,而反义词则有“无所用心”、“粗制滥造”、“敷衍塞责”等。

成语的启示与价值

成语“呕心沥血”不仅是对个人奋斗精神的肯定,更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它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何种事业,都要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这种精神,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成语“呕心沥血”源于李贺的诗歌创作,经过千年的流传,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理想而奋斗,为事业而献身,为民族复兴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