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图不轨》的典故,成语典故《所图不轨》的起源与含义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10:54:37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所图不轨”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图谋做不合法或不正当的坏事。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后汉书·袁绍传》。

在东汉末年,汉灵帝死后,何进借董卓的力量削弱了宦官的势力。骑都尉鲍信认为董卓野心勃勃,图谋不轨,希望袁绍出兵征讨董卓。袁绍因为惧怕董卓的强兵,没有采取行动。不久,董卓杀了袁绍的家人,各地纷纷起事拥护袁绍讨伐董卓。最终,曹操挟天子刘协迁都许县,袁绍上书称因董卓所图不轨才起事

成语典故《所图不轨》的起源与含义

成语“所图不轨”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最早见于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图谋不法叛逆之事的人,含有贬义。

成语典故的背景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吴主孙权去世后,年仅十岁的幼子孙亮继位。当时,大将军诸葛恪和会稽太守滕胤共同辅政。偏将军孙綝却密谋害死滕胤等人,势力逐渐增强。孙綝利用权势胡作非为,引起了朝廷上下的怨恨。

孙亮长大后,决定亲自过问政事。由于孙綝专横放纵,孙亮决定除掉他。在商议诛杀孙綝的过程中,消息不慎走漏。孙綝得知后,带兵包围皇宫,擒拿全尚,并在苍龙门外杀死刘承。孙亮被废为会稽王,琅琊王孙休被立为皇帝。

孙休还未登基,孙綝便想进入宫室,图谋不轨。此时,虞翻的儿子虞汜制止了他。虞汜对孙綝说:“如今迎接琅琊王的队伍还未到达,你却想图谋不轨,这是何道理?”孙綝被制止后,暂时放弃了图谋不轨的念头。

成语典故的演变与影响

成语“所图不轨”在历史上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那些心怀叵测、包藏祸心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的表达,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用“所图不轨”来形容那些有不良企图、企图破坏社会稳定的人。这个成语不仅具有警示意义,也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法纪的尊重。

成语典故的用法与示例

1. 他们企图通过非法手段谋取暴利,所图不轨,实在令人愤慨。

2.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要警惕那些所图不轨的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3. 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却所图不轨,企图颠覆国家的政权。

成语典故的启示与反思

成语“所图不轨”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那些心怀叵测的人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坚守正义,维护法纪,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社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辨别是非,抵制不良诱惑,做一个遵纪守法、有道德、有品质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