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致远》的典故出自《后汉书·范式传》。这个故事讲述了范式与张劭之间的深厚友谊。
张劭在临终前,对儿子张岱说:“我死之后,我的丧事就托付给范式了。”张岱将父亲的话记在心中。后来,范式果然如约来到张劭的家中,帮助办理丧事,并亲自背负着张劭的棺木送至墓地安葬。
这个故事表达了范式信守诺言、情谊深厚的品质,后来人们用“负重致远”来形容一个人信守诺言、重情重义。
成语典故——《负重致远》
成语“负重致远”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坚韧不拔精神的崇尚,也体现了对承担重任、追求卓越的赞美。
成语来源
成语“负重致远”最早见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与诸葛亮齐名。据《三国志》记载,庞统曾评价当时在座的文人陆绩和顾劭,称陆绩为“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劭为“驽牛能负重致远”。这里的“负”指的是背着,而“致”则是指送到,整个成语比喻能够承担重任,远赴目的地。
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英雄辈出。庞统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博学多才,有着卓越的才华。当时,庞统在周瑜手下任功曹,周瑜病逝后,庞统送葬至吴郡。在吴郡,庞统受到了许多文人的敬仰,其中包括陆绩、顾劭等人。
成语典故
在一次聚会中,庞统对在座的文人进行了评价。他首先评价了陆绩,称其“驽马有逸足之力”,意思是陆绩虽然马匹不够出色,但脚力强劲,有超逸的才能。接着,庞统评价顾劭,称其“驽牛能负重致远”,意思是顾劭虽然牛走得慢,但能够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庞统的这番评价,既是对顾劭的赞美,也是对“负重致远”这一成语的生动诠释。
成语寓意
成语“负重致远”寓意着能够承担重任,远赴目的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勇往直前。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担重任,不断追求卓越。
成语影响
成语“负重致远”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奋斗,也成为了人们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动力。
成语“负重致远”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承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