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注一掷》的典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10:11:59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孤注一掷》的典故出自《宋史·寇准传》。故事发生在北宋真宗时期,辽国(契丹)大举进攻北宋,直逼黄河边上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形势十分危急。

宰相寇准主张皇帝亲征,以鼓舞士气。真宗皇帝无奈,只得同意。当真宗到达澶州时,宋军士气大振,成功击退了辽军的进攻。辽国最终同意议和,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辽国撤军,北宋向辽国缴纳岁币。

在这次事件中,寇准的决策被形容为“孤注一掷”,意指在危急关头,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一件事情上,以求获得成功。这个典故后来被广泛使用,形容在危急时刻采取冒险行动,以期扭转局面。

孤注一掷——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孤注一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它不仅是一种赌博行为,更是一种比喻,用以形容在危急关头,倾尽所有力量进行最后一次冒险的决断。

成语起源

“孤注一掷”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宋代司马光的《涑水记闻》卷六。成语中的“孤注”指的是赌博时将所有资本下注,“一掷”则是指掷一次骰子来决定胜负。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比喻在关键时刻,不顾一切地投入全部力量,以期取得最后的胜利。

历史典故

关于“孤注一掷”的典故,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当时,辽国大举进攻宋朝,宋朝宰相寇准主张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宋真宗赵恒犹豫不决,担心御驾亲征会有生命危险。王钦若,一个嫉妒寇准的大臣,趁机向真宗进言,说寇准是将皇帝当作孤注一掷,一旦战败,皇帝的安危堪忧。

澶渊之役

澶渊之役是“孤注一掷”典故的重要背景。公元1004年,辽国军队攻陷德清,逼近冀州,抵达澶州。宋朝军队节节失利,边境告急。寇准作为宰相,接到告急文书后,扣而不发,从容镇定,不露半点惊慌。宋真宗赵恒闻听此事,非常震怒,责问寇准为何不报军情。寇准笑着对真宗说,消灭契丹军队的计划已经谋划好了,请陛下御驾亲征,敌人定会不战而逃。

王钦若的谗言

王钦若嫉妒寇准的功劳,便在宋真宗面前讲寇准的坏话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输的赌徒往往会把所有的钱押上,作为最后一次赌注,这叫做孤注一掷。”寇准再三要陛下亲征,陛下不是成了寇准的孤注了吗?这不是拿陛下的姓名来冒险吗?”宋真宗听信了谗言,不久便罢免了寇准的宰相之职。

成语影响

“孤注一掷”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要有勇气和决心,倾尽所有力量去争取胜利。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冒险之前,要深思熟虑,避免盲目行动。

成语“孤注一掷”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敢地站出来,孤注一掷,争取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