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不从心》的典故,力不从心的由来与典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21:58:03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力不从心”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西域地区有着卓越的军事和外交成就。

典故的故事背景是班超在晚年时,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但他仍然被任命为西域都护,负责管理西域事务。班超深知自己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无法胜任这一职务,因此上书给皇帝,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无奈。他在上书中写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不敢奢望能够回到内地,只希望能够活着回到玉门关。

“力不从心”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典故中衍生出来的,用来形容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或能力却不足以实现,即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意思。

力不从心的由来与典故

力不从心,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它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内心强烈的愿望与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成为了表达这种情感的经典用语。

成语出处

成语“力不从心”最早见于南朝宋·范晔所著的《后汉书·西域传》。原文中提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这里的“力不从心”指的是尽管有意愿,但力量或能力不足以实现目标。

班超的典故

关于“力不从心”的典故,最著名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班超,字仲升,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外交家和军事家。汉明帝时期,班超被派遣出使西域,历时27年,为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和平与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班超的功绩与困境

班超在西域期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平定了当地的叛乱,巩固了汉朝的边疆安全。随着年岁的增长,班超的身体逐渐衰弱,加之思乡之情日益浓烈,他开始渴望回到故乡。

班昭的劝谏

班超的妹妹班昭,深知哥哥的辛劳与困境,于是她上书汉和帝,详细描述了哥哥的衰老之态和力不从心的境况。班昭在信中写道:“班超现在衰老多病,满头白发,两只手也不听使唤了,耳朵聋了,眼睛花了,走路必须要拄拐杖才行。”

汉和帝的回应

汉和帝在阅读了班昭的信后,深感班超的忠诚与辛劳,于是下令召回班超。班超返回洛阳后不久,因病去世,享年71岁。班超的一生,正是“力不从心”这一成语的生动写照。

成语的引申意义

“力不从心”这一成语,除了描述个人愿望与能力之间的矛盾外,还常常用来形容国家、民族或集体在面对困难时的无力感。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正视自己的能力,合理规划,避免盲目行动。

成语的用法与情感色彩

在句子中,“力不从心”通常用作谓语或宾语,用于表达谦辞。它是一个褒义成语,强调的是内心的愿望与外在能力的差距,而非对个人能力的否定。

成语“力不从心”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理性分析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或许会遇到许多“力不从心”的时刻,但正是这些时刻,塑造了我们的坚韧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