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宿相兼》的典故出自汉·应劭的《风俗通·两袒》。故事讲述的是齐国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东西两家公子同时来求婚。东家公子很富有但相貌丑陋,西家公子是一个英俊的穷书生。姑娘的父母很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决定,于是叫姑娘自己定夺。姑娘说两个都愿意嫁,白天在东家吃饭,晚上去西家睡觉,以此实现“食宿相兼”。
这个典故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常用于形容不切实际的想法或无法兼顾的两个方面
食宿相兼——成语典故探源
成语“食宿相兼”源于古代的一个有趣故事,它不仅揭示了成语的由来,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一、成语的起源
“食宿相兼”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两袒》。故事讲述的是齐国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同时吸引了东家和西家两位公子的追求。东家公子虽然富有,但相貌丑陋;西家公子英俊潇洒,却家境贫寒。女子的父母面对两家的求婚,犹豫不决,于是询问女儿的真实意愿。
二、故事梗概
女子在父母的追问下,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想白天在东家吃饭,晚上去西家睡觉。”这句话的意思是,她希望同时享受两家的好处,既不想放弃东家的财富,也不想错过西家的英俊。女子的回答让父母和众人哭笑不得,同时也揭示了成语“食宿相兼”的含义。
三、成语的寓意
成语“食宿相兼”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它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往往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需要我们学会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不要贪图一时的享受,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四、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食宿相兼”这个成语逐渐演变出更多的含义。在古代,它多用于形容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心态,如“食宿相兼,贪图享乐”。而在现代,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矛盾问题时,试图寻求折中方案的行为。
五、成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食宿相兼”这个成语应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在讨论一项决策时,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提醒大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避免盲目追求某一方面的利益。此外,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告诫自己,要懂得取舍,不要贪图一时的享受而忽视了长远的关系。
成语“食宿相兼”源于古代的一个有趣故事,它不仅揭示了成语的由来,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个成语,引导自己做出明智的选择,追求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