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典故,老而不死是为贼——孔子的经典典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21:26:23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典故出自《论语·宪问》篇。原文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见到他的朋友原壤时,原壤没有礼貌地叉开双腿坐着。孔子便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老了还不死,真是害人虫。”于是孔子用手杖敲了敲他的小腿。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于道德的重视,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从小就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成人后要有自己的成就,老年时应该有德行和智慧,否则就是对社会有害的。同时,这也反映了孔子对于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有一定的道德要求,即使是朋友也应该相互尊重,遵守礼仪。

老而不死是为贼——孔子的经典典故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他的言行举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便是孔子在《论语·宪问》中的一段经典言论,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这句话的原文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是孔子对当时一位名叫原壤的人的评价。原壤是孔子的老相识,但他的行为举止常常失礼,不尊重师长,也不注重礼仪。

当时,原壤的母亲去世,孔子得知后,带着弟子前去探望。原壤却以极其失礼的姿态在家中等待孔子,甚至以葛优瘫的姿势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孔子看到这一幕,心中十分不悦,认为原壤的行为是对礼仪的极大亵渎。

孔子在《论语》中这样评价原壤:“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的意思是,原壤年幼时不懂得尊重师长和兄弟,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老了还不死,真是害人虫。这里的“老而不死是为贼”,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责骂老年人,而是对原壤这种不尊重礼仪、不思进取的行为的批评。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虽然看似尖酸刻薄,但实际上反映了孔子对道德和礼仪的重视。在孔子的思想中,人应当注重自身的修养,尊重师长,关爱兄弟,不断追求道德的完善。这句话也成为了后人评价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当注重自身的修养,尊重他人,关爱家人。同时,它也告诫我们,要珍惜生命,不断追求进步,不要成为“老而不死是为贼”的人。

总之,“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原壤的评价,反映了孔子对道德和礼仪的重视。这句话虽然看似尖酸刻薄,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尊重他人,关爱家人,不断追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