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同狗豨》的典故,行同狗豨——墨子与子夏的辩论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20:58:09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行同狗豨》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援是东汉时期的名将,曾跟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据传,马援曾对人说:“吾闻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若大丈夫者,当为国为民,立功名于天下,行同狗豨,吾不为也。”意思是说,他听说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有坚定的志向,即使在困难时也要更加坚强,年老时也要更加壮健。作为一个大丈夫,应当为国家、为民众立下功名,而绝不应该像狗和猪那样卑贱。

这里的“狗豨”是指狗和猪,这两种动物在当时被认为是卑贱的,因此马援用“行同狗豨”来形容那些没有志向、没有节操的人。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志向、没有骨气、没有尊严的人。

行同狗豨——墨子与子夏的辩论

行同狗豨,这个成语源于战国时期墨子与子夏的辩论,用以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倡兼爱、非攻、节用等思想。子夏,即卜商,是孔子的弟子,以博学著称。

辩论背景

在《墨子·耕柱》中,子夏的弟子向墨子提问:“君子有斗乎?”墨子回答:“君子无斗。”弟子又问:“狗豨犹有斗,恶有士而无斗矣!”这里的“斗”指的是争斗、争执。墨子的回答意味着君子不争斗,而弟子则用狗豨来比喻那些连猪狗都不如的人。

墨子的反驳

墨子听后,深感失望,于是说:“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这里的“汤文”指的是商汤和周文王,是古代的贤君。墨子认为,那些口头上称颂贤君,而行为却如同猪狗的人,是极其可悲的。

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同狗豨”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为形容人行为卑鄙恶劣的常用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用以揭露那些道德败坏、品行不端的人。

成语的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行同狗豨”作为成语,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例如:“他的行为行同狗豨,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或者“这个公司行同狗豨,欺骗消费者,必须严惩。”

成语的近义词

除了“行同狗豨”之外,还有许多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如“行若狗彘”、“行如禽兽”、“行同犬彘”等。这些成语都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极其卑鄙,不堪入目。

成语的启示

行同狗豨这个成语,不仅揭示了人的道德败坏,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品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此为戒,努力做到言行一致,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总之,“行同狗豨”这个成语,源于墨子与子夏的辩论,经过历史的沉淀,成为了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成语。它警示着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做到言行一致,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