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屠肠决肺》的典故,屠肠决肺——成语典故探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16:56:22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屠肠决肺”是一个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这个成语描述的是一种非常惨烈的死法,具体是指“剖腹出肠,挖出心肺”。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如下:

在战国时期,韩国的大臣严遂与相国韩傀结下了深仇大恨。严遂为了报复韩傀,前往齐国找到了一个以屠狗为业的聂政,请求他刺杀韩傀。聂政在母亲去世后,为了报答严遂的知遇之恩,决定接受这个任务。

聂政独自一人,仗剑闯入了戒备森严的韩傀府邸,成功刺杀了韩傀。在完成任务后,聂政为了不泄露自己的身份,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大声呼喊,击杀了数十人,然后自皮面决眼,生屠出肠,最终自杀身亡。

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为了某种信念或恩情而付出极大代价,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成语“屠肠决肺”也因此被用来形容死得异常惨烈。

屠肠决肺——成语典故探源

成语“屠肠决肺”源于古代,用以形容极度悲痛或痛苦的情感。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一段感人的故事,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典故起源

据传,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故事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屈原因忠言逆耳,被奸臣所害,最终被流放。在流放期间,屈原深感世道不公,内心痛苦至极,以至于发出了“屠肠决肺”的悲叹。

故事背景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这是一个诸侯割据、战乱频仍的时代。屈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由于他的直言进谏,触怒了当时的权贵,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情感表达

“屠肠决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屈原内心的痛苦。在流放途中,屈原目睹了百姓的疾苦,感受到了国家的衰败,这些痛苦如同刀割一般,让他痛不欲生。他的诗句“吾将何面目见江东父老”更是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愧疚。

成语影响

成语“屠肠决肺”不仅反映了屈原的悲惨遭遇,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表达悲痛情感的常用语。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极度痛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历史传承

尽管屈原已经离世千年,但他的事迹和成语“屠肠决肺”却一直流传至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屈原被视为忠诚、正直的象征,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追求真理、坚守信念。

成语“屠肠决肺”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四个字,但它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和丰富历史内涵,使得这个成语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仍将铭记屈原的忠诚与痛苦,传承这一成语所蕴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