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之高阁》的典故,束之高阁——成语的由来与演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16:55:17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束之高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在一旁,不去管它。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楚)子反曰:‘吾不如城濮之役也,吾不如城濮之役也。’楚子曰:‘城濮之役,吾不能复之,今兹岁,诸侯其多吾矣。吾与诸侯约,必束之高阁,无以吾事。’”

在这个故事中,楚国的大臣子反在讨论如何处理与诸侯国的关系时,提出了“束之高阁”的策略。他认为,楚国在城濮之战中已经失去了很多,现在应该与诸侯国和解,不再参与战争,而是将战争的事情放在一边,不去管它。

后来,“束之高阁”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把事情放在一旁,不去管它,或者把某物搁置起来,不予理会。

束之高阁——成语的由来与演变

成语“束之高阁”源于中国古代,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也体现了他们对人才的评价标准。

典故溯源——庾翼与殷浩的故事

据《晋书·庾翼传》记载,东晋时期,庾翼是一位军事才能出众的将领,他在抵御北方侵略中屡立奇功,被封为都亭侯,官至征西将军。与他同时代的殷浩则是一位善于清谈的文人,名声显赫。庾翼对殷浩这类徒有虚名、不务实际的文人十分厌恶。

成语释义——弃置不用的比喻

庾翼在与人谈论到殷浩等人时,曾说过:“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人才应该像无用之物一样,先捆起来放在阁楼上,等到天下太平了,再来考虑他们应该担任什么官职。后来,“束之高阁”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弃置不用、搁置一旁。

成语用法——轻视忽略的表述

在日常生活中,“束之高阁”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对某事物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不予理睬和办理的情况。例如,一个人买了一本书,却从未翻开阅读,就可以说:“这本书被我束之高阁了。”

成语演变——从实物到抽象

最初,“束之高阁”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将实物捆绑后放置于高阁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逐渐从具体实物扩展到抽象事物,如将某项政策、计划等搁置一旁,不予实施。

成语影响——文化传承与教育意义

成语“束之高阁”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体现了他们对事物处理的态度。在教育领域,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珍惜人才,不要因为一时的偏见而忽视他们的价值。同时,它也告诫我们要对待事物认真负责,不要轻易将其置之不理。

成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束之高阁”这个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例如,在企业管理中,有些公司会将一些创新项目或建议束之高阁,不予重视;在个人生活中,有些人会将一些有用的书籍、资料束之高阁,不再翻阅。这些现象都反映了“束之高阁”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成语“束之高阁”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不仅传承了古人的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对待事物和处理问题的借鉴。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个成语的魅力,让它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