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鞭长不及马腹》的典故,鞭长不及马腹——春秋时期楚庄王与宋国的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16:19:09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鞭长不及马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鞭子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力量达不到或力量难以触及的地方。它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楚国与宋国之间的战争。楚国国君派遣使者到宋国,要求宋国交出一个人质,否则就要发动战争。宋国的国君感到非常为难,因为他既不想得罪楚国,又不想交出人质。宋国的国君决定不交出人质,而是与楚国开战。

在战争中,楚国的军队虽然强大,但宋国的军队却顽强抵抗。楚国的军队虽然多次发动攻击,但始终无法攻破宋国的城池。楚国的国君非常生气,他决定亲自率军攻打宋国。

楚国的国君在攻打宋国时,却发现自己的鞭子太短,无法打到马肚子上。这个比喻说明了楚国的国君虽然拥有强大的力量,但他的力量却无法触及到宋国。最终,楚国与宋国的战争以楚国的失败告终。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有时候即使我们拥有强大的力量,也未必能够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采取适当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鞭长不及马腹——春秋时期楚庄王与宋国的故事

“鞭长不及马腹”这个成语,源自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用以比喻力量再大也有达不到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述这个典故的由来。

一、楚庄王派使臣申舟出使齐国

春秋时期,楚庄王是楚国的一位雄才大略的国君。他为了扩大楚国的势力范围,决定派使臣申舟出使齐国。申舟出使的路线必须经过宋国,而楚庄王并未事先通知宋国。

二、宋国扣留申舟,楚庄王大怒

宋国国君得知申舟未经通知便入境,认为这是对宋国的不尊重,于是将申舟扣留。楚庄王得知此事后,大怒,认为这是对楚国的侮辱,决定派兵攻打宋国。

三、晋国大夫伯宗的建议

宋国向晋国求援,晋国大夫伯宗向晋景公建议不要出兵,他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意思是说,楚国虽然强大,但宋国与晋国相隔甚远,晋国没有必要为了宋国而得罪楚国。

四、楚宋交战,晋国不出兵

楚庄王派兵攻打宋国,双方交战数月,楚国未能取胜。此时,宋国再次向晋国求援,但晋国仍然没有出兵。最终,楚宋双方达成和解,宋国向楚国赔款。

五、成语“鞭长不及马腹”的流传

这个故事后来被传为成语“鞭长不及马腹”,用以比喻力量再大也有达不到的地方。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要盲目追求无法实现的目标。

春秋时期的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成语“鞭长不及马腹”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理智地评估自己的能力,避免盲目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