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死扶伤》的典故,救死扶伤——源远流长的成语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14:43:34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救死扶伤》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救治将死的病人,扶助受伤的人。这个成语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医者,救死扶伤,病者之所需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医生是拯救生命、扶助受伤的人的,是病人所需要的人。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帮助他人的精神。在现代社会,救死扶伤也是医护人员的基本职责和使命,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病人提供医疗救治,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同时,救死扶伤的精神也不仅仅局限于医疗领域,它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比如在灾难救援、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都需要人们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救死扶伤——源远流长的成语故事

救死扶伤,这个成语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成语的起源

关于“救死扶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据《史记》记载,当时史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被汉武帝打入大牢,被处以腐刑。他的朋友任安来信要他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任安也因事下狱当斩,司马迁给他写信,叙述自己是怎样忍受痛苦活下来的。在信中,司马迁提到:“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这句话成为了“救死扶伤”成语的起源。

成语的含义

成语“救死扶伤”中的“救死”指的是抢救生命垂危的人,“扶伤”则是指照顾受伤的人。这个成语现多用来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强调他们在救治患者时的无私奉献和高度责任感。

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救死扶伤”这一成语逐渐演变,其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丰富。在古代,它主要用来形容医生、军医等救治伤员的行为。到了现代,它已经扩展到各行各业,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道德要求。

成语的传承

在传承“救死扶伤”这一成语的过程中,许多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成为了佳话。如南宋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民间行医,他不仅医术高超,更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又如现代,许多医务工作者在抗击疫情、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展现了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

成语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救死扶伤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关心他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它也激励着医务工作者,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总之,“救死扶伤”这一成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