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筐倒庋》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陈寔传》。陈寔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以高尚的品德和学问著称。当时,社会风气浮躁,许多士人追求功名利禄,而陈寔却坚守道德,不愿随波逐流。
有一次,陈寔的学生们为了庆祝他的寿辰,准备了一份厚礼。陈寔坚决拒绝接受这份礼物,他认为这是世俗的虚荣和攀比。他告诉学生们:“我的一生都在追求道德和学问,而不是追求财富和地位。你们送我这份厚礼,实际上是让我陷入了世俗的泥潭。”
学生们听了陈寔的话,深受感动,他们纷纷将礼物倾倒在地,表示愿意跟随陈寔追求道德和学问。从此以后,陈寔的声望更加崇高,他的学生们也以他为榜样,追求道德和学问。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追求道德和学问比追求功名利禄更加重要。我们应该像陈寔一样,坚守道德,追求真正的价值。
倾筐倒庋——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倾筐倒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本文将为您讲述这个成语的由来及其背后的故事。
一、成语的起源
“倾筐倒庋”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贤媛》。其中,“庋”指的是放置东西的架子,而“倾筐倒庋”则形象地描述了将大小箱子里的东西全部倒出来的场景。
二、成语背后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晋朝时期,当时太尉郗鉴非常喜爱自己的女儿。他听说司徒王道的儿子和侄子们都很有才华,便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其中的一位。于是,郗鉴派人前去王道家中,希望他能推荐一位合适的年轻人。
王道得知此事后,便请媒人带他到东厢房观看王家的几位少年。媒人看过后,回去对郗鉴说:“王家的几位少年都很好,听说我要替你选女婿,个个都装得一本正经的极力表现自己,只有一个人露着肚子睡在东边的床上吃东西,好象不知道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后,说:“这正是我的好女婿啊!”后来,他又亲自去看,果然满意,便将女儿嫁给了这个少年。这位少年便是王道的侄子,后来成为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
三、成语的寓意
成语“倾筐倒庋”原本用来形容王羲之在王家受到的热情款待。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将全部家当或精力都投入到某件事情中。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面对重要的事情时,我们应该全力以赴,不留余力。
四、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倾筐倒庋”这个成语逐渐演变出更多的含义。除了表示全力以赴外,它还可以用来形容人慷慨解囊,毫无保留地帮助他人。此外,这个成语还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翻箱倒柜,彻底翻检某物。
五、成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倾筐倒庋”这个成语应用到各种场合。例如,当我们鼓励朋友全力以赴地追求梦想时,可以说:“你要像王羲之一样,倾筐倒庋地去追求你的目标。”
此外,当我们看到某人慷慨解囊,无私奉献时,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敬意:“他真是倾筐倒庋地帮助了我们。”
成语“倾筐倒庋”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重要的事情时,要全力以赴,不留余力。同时,它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时刻铭记这个成语,努力成为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