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寝忘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这个成语出自《论语·述而》。其中,“废”指停止,“寝”指睡觉,“忘”指忘记,“食”指吃饭。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段话的意思是,叶公向孔子的学生子路询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自己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因此,“废寝忘食”这个成语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中来的,用来形容人非常勤奋专心,以至于连吃饭和睡觉都忘记了。
废寝忘食——成语背后的故事
成语“废寝忘食”源于中国古代,用以形容人专注于某事,以至于忘记了休息和饮食。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成语出处
“废寝忘食”的典故最早见于《论语·述而第七》。据《论语》记载,孔子在晚年时,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在他六十四岁那年,孔子来到了楚国的叶邑。叶县的大夫沈诸梁,人称叶公,对孔子十分敬仰,但对其为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他向孔子的学生子路询问孔子的为人。
孔子的回答
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废寝忘食”这一成语逐渐演变,其含义也逐渐丰富。在《列子·天瑞篇》中,有“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的记载,这里的“废寝食”与“废寝忘食”含义相近。南朝齐王融的《曲水诗》序中也有“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的句子,进一步丰富了成语的内涵。
成语的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废寝忘食”常用来形容人专注于某事,以至于忘记了休息和饮食。它可以作为谓语、定语、状语使用,如:“他为了完成这个项目,废寝忘食地工作了三天三夜。”
成语的启示
成语“废寝忘食”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启示我们,在面对重要的事情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畏艰难,不惧困苦。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成语的传承
成语“废寝忘食”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代代相传。它不仅体现在古代圣贤的言行中,也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废寝忘食”的身影。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不拔的象征。
成语“废寝忘食”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