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暮途穷》的典故,日暮途穷——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9 17:40:18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日暮途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天色已晚,路也走到了尽头,比喻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大致情节是: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战胜了楚国,俘虏了楚国的将领斗勃。晋文公问斗勃:“你为何不早投降?”斗勃回答说:“我虽然被俘虏,但我的国家还有军队,还有百姓,我还可以继续战斗。而你,你已经到了日暮途穷的地步,你的国家已经没有军队,没有百姓,你已经无路可走了。”

晋文公听后,感到非常羞愧,于是决定释放斗勃,并与楚国讲和。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为“日暮途穷”,用来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需要注意的是,《日暮途穷》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常用,更多地被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日暮途穷——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日暮途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警示意义。这个成语不仅揭示了人生道路上的困境,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一、成语的起源

“日暮途穷”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史记·伍子胥列传》。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讲述了伍子胥因父兄被杀而逃亡,最终在吴国得到重用,帮助吴国攻打楚国的故事。

二、故事背景

楚平王时期,太子建有两个老师,分别是伍奢和费无忌。费无忌因得到楚平王的宠爱,心生贪念,诬陷太子建,导致太子建被贬至边关。费无忌仍不满足,继续陷害伍奢及其长子伍尚,最终导致伍奢被杀。伍奢的次子伍子胥侥幸逃脱,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

三、逃亡与复仇

伍子胥逃亡途中,历经千辛万苦,最终逃至吴国。在吴国,伍子胥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得到了吴王阖闾的赏识。为了报杀父兄之仇,伍子胥建议吴王攻打楚国。经过五次战争,吴国终于攻入楚国都城郢。伍子胥在攻入郢都后,挖出楚平王的尸体,亲自鞭尸,以泄心头之恨。

四、成语的含义

成语“日暮途穷”原意是指天色已晚,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穷困到极点,无路可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陷入困境、无法自拔的人。

五、成语的警示意义

“日暮途穷”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正如故事中的费无忌,因贪欲和阴险,最终走向了灭亡。而伍子胥则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实现了复仇。这个故事警示我们,要珍惜眼前人,坚守正义,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六、成语的运用

成语“日暮途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商业竞争中,如果一个企业因管理不善、产品滞销等原因导致经营困难,就可以用“日暮途穷”来形容其困境。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一个朋友因背叛、欺骗等原因失去了信任,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其处境。

成语“日暮途穷”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铭记这个成语,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