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的典范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9 16:16:00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程门立雪》是一则著名的古代典故,它讲述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向程颐求教的故事,表现了杨时对学问的虔诚和尊敬。

典故背景:杨时是宋代著名的学者,他非常尊敬程颐,认为程颐是当时最博学的人之一。程颐是程颢的弟弟,两人都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

典故内容:有一天,杨时去拜访程颐,想向他请教一些学术问题。但当他到达程颐的住处时,程颐正在午睡。杨时不想打扰程颐,于是就在程颐的门外等候。当时正值冬季,天气非常寒冷,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杨时没有离开,而是站在门外等待程颐醒来。雪越下越大,杨时的衣服很快就被雪浸湿了,但他仍然没有离开。程颐醒来,看到杨时站在门外,衣服已经被雪浸湿,非常感动。他赶紧把杨时请进屋,并热情地为他烤火取暖。

典故意义:这个典故表现了杨时对学问的虔诚和尊敬,也表现了程颐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它告诉我们,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应该像杨时一样,虚心向学,尊敬师长。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作为师长,应该像程颐一样,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影响:《程门立雪》的典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成为了学者们学习的典范,也成为了师生之间关系的典范。直到今天,这个典故仍然被广泛传颂,激励着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的典范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源于宋代,是中国古代尊师重道的典范故事。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学子对师长的尊敬,更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

典故起源

程门立雪的故事最早见于《宋史·杨时传》。北宋时期,杨时为了求学,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后来,程颢去世,杨时又将程颢的弟弟程颐视为自己的老师,继续求学。

故事经过

有一天,杨时和同学游酢一同去拜见程颐。恰巧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和游酢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便恭敬地站在门外等候。不久,天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两人依然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来,发现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而杨时和游酢依然站在门外,两人已经变成了“雪人”。

成语寓意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虔诚。它寓意着尊师重道,勤奋好学,以及对待学问的严谨态度。这一成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成为了尊师重道的典范。

影响深远

程门立雪这一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了尊师重道的典范。许多学者、文人墨客都以杨时和游酢为榜样,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同时,这一故事也影响了后世的教育观念,使得尊师重道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传承意义

在当今社会,程门立雪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它提醒着我们,要尊重师长,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好学。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尊师重道的良好品质。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不仅是一则动人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传承了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继续弘扬这一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