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屐齿之折》的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谢安在淝水之战后,率军大败前秦苻坚。捷报传来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围棋。他看了一眼捷报,便放在一边,继续下棋。客人问起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小儿辈遂已破贼。”下完棋后,谢安回到内室,过门槛时,把木屐的齿都碰断了,但他当时神情十分镇定,并没有把捷报的事情放在心上。这个典故表现了谢安在捷报传来时,虽然内心激动,但表面上仍然保持镇定,深藏不露。后来,“屐齿之折”被用来形容人虽然内心激动,但表面上仍然保持镇定。
屐齿之折——谢安的喜悦之情
成语“屐齿之折”源于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安的真实故事,用以形容人的高兴喜悦之情。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典故。
谢安其人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名士。他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作为高门士族,谢安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被誉为“江左风流宰相”。
典故背景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意图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当时,建康城内一片震恐,但谢安却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并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率兵八万前去抵御。这场战役,即著名的淝水之战。
屐齿之折的故事
在淝水之战中,谢安的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战后,谢安在家中与客人下棋,客人询问战况,谢安漫不经心地回答:“没什么,小孩子已经打赢架了。”下完棋后,谢安回家,过门槛时,因为太过激动,不慎将拖鞋的屐齿碰断了,却毫无察觉。这个故事被记载在《晋书·谢安传》中,成为“屐齿之折”的典故。
屐齿之折的象征意义
“屐齿之折”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谢安在胜利后的喜悦之情,更象征着他在面对重大事件时,能够保持冷静、从容不迫的心态。这种心态,正是他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所具备的素质。在后世,人们常用“屐齿之折”来形容人的高兴喜悦之情,以及在面对重大事件时,能够保持冷静、从容不迫的心态。
谢安的“屐齿之折”典故,不仅展现了东晋时期的历史风貌,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喜悦之情和冷静心态的推崇。这个成语,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激励着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喜悦与挑战时,都能保持一颗从容不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