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要领》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大宛列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抓不住重点,理解不了要领。
典故的大致内容是:汉朝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去访问大宛国。在大宛国,他遇到了一个名叫“不得要领”的官员。这个官员口才很好,能说会道,但每次张骞向他询问有关大宛国的情况时,他总是说些无关紧要的话,总是抓不住重点,张骞因此非常生气。
后来,张骞在回汉朝的路上,向汉武帝报告了他的经历,并说:“大宛国的那个官员,口才虽然很好,但总是抓不住重点,不得要领。”汉武帝听后,也觉得非常生气,并下旨要大宛国将那个官员送来汉朝,以示惩戒。
从此以后,“不得要领”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抓不住重点,理解不了要领。
成语典故——《不得要领》的由来与含义
成语“不得要领”源于古代,用以形容人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做事没有抓住重点。下面将详细讲述这个成语的典故及其含义。
成语典故的起源
“不得要领”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大宛列传》。故事的主人公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名叫张骞的使者。张骞奉命出使月氏,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成功完成任务,最终未能抓住要领。
张骞出使月氏的故事
汉武帝初即位时,北方匈奴不断侵扰边疆,武帝决心消灭匈奴。当时,有投降过来的匈奴人告诉武帝,匈奴曾打败月氏,并以此作为炫耀。月氏人对匈奴怀有强烈仇恨,希望得到援助共同对抗匈奴。武帝听后,决定与月氏建立友好关系,但需要经过匈奴才能到达月氏。
张骞应募出使月氏,但由于匈奴的阻挠,他被扣留了十多年。在这期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逐渐适应了匈奴的生活。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一直在寻找机会逃脱匈奴的控制,继续他的使命。
最终,张骞找到了机会,逃脱了匈奴的控制,继续他的出使之旅。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成功与月氏建立友好关系,也没有抓住要领,未能完成使命。
成语“不得要领”的含义
“不得要领”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做事没有抓住重点。在张骞的例子中,他虽然努力出使月氏,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抓住要领,未能完成使命。
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做事没有重点、抓不住关键的人。它提醒我们在做事情时要抓住重点,明确目标,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达到预期效果。
成语典故的启示
成语“不得要领”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明确目标,抓住关键,才能事半功倍。
明确目标: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抓住关键:在众多因素中,要找出关键因素,集中精力解决。
提高效率:明确目标和抓住关键,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持之以恒: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成语“不得要领”源于古代,通过张骞出使月氏的故事,传达了抓不住关键、做事没有重点的道理。这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在现代社会,我们仍可以从这个成语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抓住关键,提高效率,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