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生怕死”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当时,董卓为了控制朝政,命令李傕、郭汜等人攻打洛阳,但李傕、郭汜等人畏惧董卓的势力,不敢轻举妄动。董卓见状,便假意发了一道矫诏,声称要任命李傕、郭汜为将军,并赐给他们许多财物。李傕、郭汜等人信以为真,便起兵攻打洛阳。结果,董卓趁机逃离了洛阳,而李傕、郭汜等人却因为贪生怕死,不敢追击董卓,最终被董卓的军队击败。
“贪生怕死”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过于贪生怕死,不敢冒险,缺乏勇气和决心。
贪生怕死的典故起源与演变
成语“贪生怕死”源于西汉末年梁王刘立的故事,用以形容那些为了生存而畏惧死亡,丧失正义原则的人。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面。
梁王刘立的荒淫与罪行
刘立,西汉末年梁国的诸侯王,以荒淫残暴著称。他鱼肉百姓,割据一方,无视朝廷法制,任意杀害下属中郎曹将等人。汉成帝驾崩,哀帝即位后,刘立的行径更加肆无忌惮。
哀帝的愤怒与审理案件
汉哀帝得知刘立的罪行后,十分愤怒,立即派遣官员审理此案。刘立为了逃避惩罚,假装生病,卧床不起。办案官员透露风声,告知刘立哀帝将要收缴他的印玺,并要将他囚禁起来。
刘立的请罪与侥幸逃脱
面对即将到来的惩罚,刘立意识到事态严重,连忙取下王冠,跪在地上请罪。他辩称自己犯罪是因为自幼失去父母,在宫中受到宦官、宫女的影响,染上了恶习。他还说,自己杀害中郎曹将,原想新春大赦时得到赦免,因此才假装生病。
哀帝的大赦与刘立的侥幸
果然,到了第二年春天,哀帝大赦天下,刘立侥幸逃脱了处罚。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后,刘立被废为平民,不久便自杀而死。这个故事成为了“贪生怕死”的典故。
成语的演变与用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贪生怕死”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不仅用于形容个人,也用于形容集体。在古代,它主要指在战争中畏缩不前,不敢与敌人抗争的人。在现代,它则泛指那些为了生存而放弃原则,畏惧困难的人。
成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贪生怕死”的近义词有“贪图享受”、“贪生畏死”等,而其反义词则是“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等。这些成语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勇气与怯懦的词汇体系。
成语的语法用法与感情色彩
在语法用法上,“贪生怕死”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宾语,含有贬义。它用来批评那些为了生存而放弃正义原则的人,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谴责。
成语的启示与教育意义
成语“贪生怕死”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和担当,不能因为贪恋生存而放弃原则。它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正义和真理,做一个有道德、有勇气的人。
成语“贪生怕死”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面。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被贪生怕死的心态所左右,做一个有担当、有勇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