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拆桥”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张生的书生,他想要去参加科举考试,但他的家乡距离考场很远,需要经过一条河流。张生没有船,也没有钱去租船,于是他向一个名叫李四的渔夫求助。李四见张生是一个读书人,便答应帮助他过河。
李四划着船,载着张生过了河。张生非常感激李四的帮助,但他并没有承诺给李四任何报酬。到了对岸,张生上岸后,对李四说:“谢谢你,李四,我会记住你的好意的。”说完,他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四心里很生气,他觉得张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后来,张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成为了一名官员。他回到家乡,想要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但他却忘记了李四。
有一天,张生在河边散步,正好遇到了李四。李四看到张生,便走上前去说:“张大人,你还记得我吗?我曾经帮你过河。”张生一愣,然后说:“哦,是你啊,李四。谢谢你,但我现在已经是官员了,不需要你的帮助了。”
李四非常生气,他对张生说:“你就是一个过河拆桥的人,你达到了目的就忘记了我。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说完,他就转身走了。
从那以后,“过河拆桥”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那些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人。
过河拆桥——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过河拆桥”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它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人在达到目的后,将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的丑恶行径。这个成语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也警示着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懂得感恩和珍惜。
一、典故起源
关于“过河拆桥”的典故,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传的是元朝大臣彻里帖木耳的故事。据《元史·彻里帖木耳传》记载,彻里帖木耳在浙江任职期间,目睹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决心废除这一制度。后来,他升任中书平章政事,奏告元顺帝废除科举制度,得到了顺帝的支持。在废除科举制度的过程中,他对待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御史普化消有王,却采取了“过河拆桥”的做法。
二、故事经过
当时,御史普化消有王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顺帝虽然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却表示赞同。因此,他不仅不支持普化消有王,反而将他贬到外地当官。不久,彻里帖木耳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在诏书尚未下达之际,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回应道:“那么,你为何不反对彻里帖木耳废除科举制度呢?”许有王无言以对。
三、典故影响
“过河拆桥”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那些在达到目的后,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的人。这个成语警示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懂得感恩和珍惜,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忘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四、成语用法
他为了升职,把曾经帮助过他的同事都排挤走了,真是典型的过河拆桥。
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就过河拆桥,要懂得珍惜身边的朋友。
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过河拆桥,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成语“过河拆桥”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四个字,但它所蕴含的道理却十分深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那种过河拆桥的人,要学会感恩、珍惜,与人为善,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