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倾箱倒箧》的典故,倾箱倒箧——倾听的深刻寓意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8 17:38:11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倾箱倒箧》的典故出自《庄子·骈拇》。故事中,孔子和颜回讨论关于治国的问题。颜回主张“仁义”,认为通过仁义可以治理国家。孔子则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认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人为地去干涉和改变。

孔子对颜回说:“夫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意思是说,就像骈拇(脚趾重叠)和枝指(手指重叠)一样,虽然出于天性,但却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同样,过分地追求仁义,就像在五藏(五脏)上多出了无用的东西一样,是违背道德的。

孔子接着说:“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绳索。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使天下惑也!”意思是说,如果需要用钩、绳、规矩来矫正,那就违背了事物的本性;如果需要用绳索、胶漆来固定,那就侵犯了事物的德性。而屈折礼乐、呴俞仁义来安抚天下人心,是违背了事物的常理。天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曲的不需要用钩来矫正,直的不需要用绳来拉直,圆的不需要用规来画圆,方的不需要用矩来画方,附离的不需要用胶漆来粘合,约束的不需要用绳索来捆绑。所以天下万物自然生长,却不知道为什么会生长;自然得到,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得到。因此,古今的道理是一致的,不可违背。那么仁义又何必像胶漆绳索一样束缚在道德之间,让天下人迷惑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人为地去干涉和改变。过分地追求仁义,就像在五藏上多出了无用的东西一样,是违背道德的。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倾箱倒箧——倾听的深刻寓意

在人际沟通中,倾听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而“倾箱倒箧”这个成语,便是对倾听的一种生动比喻,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倾箱倒箧”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为了平息一场内乱,倾尽家财,将家中的箱箧全部倒空,以示对国家的忠诚和决心。这里的“倾箱倒箧”便是指将所有的家产都拿出来,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

在现代汉语中,“倾箱倒箧”被引申为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地去做某件事情。而在沟通领域,这个成语则被用来形容倾听时的全神贯注和投入。正如成语中的“倾箱倒箧”,倾听也需要我们倾尽全力,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的话语上。

倾听不仅仅是听对方说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对方的情绪、事实和期待。以下是对这三个要素的详细解析:

情绪是人们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在倾听过程中,当对方使用“总是、老是、每次、经常、永远”等词汇时,这通常意味着他们正在宣泄情绪。这时,倾听者应该首先响应对方的情绪,接纳并安抚他们的情绪,而不是急于辩解事实真相。只有当对方的情绪得到平复,才能进入下一步的沟通。

事实是指不受主观判断影响、可以考证和追溯的内容。在倾听时,我们需要注意对方陈述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通过准确把握事实,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从而做出恰当的回应。

期待是对方在沟通中希望得到的结果或回应。倾听者需要关注对方的期待,了解他们的需求,以便在回应时能够满足对方的期待,建立有效的沟通。

认真倾听不仅对倾听者很重要,对倾诉者同样重要。倾尽全力地倾听,才能理解倾诉者的真实想法,知道如何回应他们。这样的倾听会使倾诉者感觉到被关注,从而更加愿意开放地表达自己。

1. 保持专注:在倾听时,尽量减少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话语上。

2. 积极回应:在对方说话时,适当给予回应,如点头、微笑或简短的评论,以表明你在认真听。

3. 避免打断:让对方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急于打断或插话。

4. 反馈确认:在对方说完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他们的观点,以确保理解正确。

5. 保持开放心态:对不同的观点保持开放,不要轻易下结论。

总之,“倾箱倒箧”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倾听是一种需要全力以赴的能力。通过关注情绪、事实和期待这三个要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建立有效的沟通。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们都成为善于倾听的人,用真诚和耐心去感受他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