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扑杀此獠》的典故,扑杀此獠——成语典故探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8 16:36:04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扑杀此獠”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打死这个坏家伙,形容对某人憎恨之极。这个成语出自《新唐书·褚遂良传》。典故发生在唐朝时期,当时唐高宗李治想要废掉王皇后,立武昭仪(即后来的武则天)为皇后。大臣褚遂良据理力争,反对这一决定,并指出武则天曾经侍奉过唐太宗,如果立她为后将如何面对天下百姓。褚遂良的言辞激怒了武则天,她从幕后走出,大呼:“何不扑杀此獠?”意思是“为什么不打死这个家伙?”。

褚遂良的坚持最终使他被贬至边远地区,而武则天则成功登上了皇后的宝座。这个成语因此成为形容对某人极度憎恨的典故。

扑杀此獠——成语典故探源

成语“扑杀此獠”源于古代,用以形容对某人极度憎恨,意指恨不得将其打死。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成语“扑杀此獠”最早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相传,淮阴侯韩信在未得志时,曾受到一位屠夫的侮辱。这位屠夫当众羞辱韩信,称其为“无赖”,并要求韩信从他胯下爬过。韩信忍辱负重,从屠夫胯下爬过,以示自己的忍辱负重。后来,韩信成为一代名将,他并没有报复这位屠夫,而是说:“彼时我若杀之,岂能成此大业?今日我已贵为侯,他若再来侮辱我,我必扑杀此獠!”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扑杀此獠”,用以形容对某人极度憎恨。

随着时间的推移,“扑杀此獠”这个成语逐渐演变,其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在古代,成语中的“獠”字多指凶恶之人,如《汉书·陈汤传》中的“青面獠牙”形容凶神恶鬼的面貌。而“扑杀此獠”则是指对凶恶之人的极度憎恨。到了现代,成语中的“獠”字含义逐渐扩大,不再局限于凶恶之人,而是泛指令人厌恶的人或事物。

1. 面对那无赖的挑衅,他怒火中烧,恨不得扑杀此獠。

2. 在这个是非之地,他早已看透了那些势利小人,对他们只有深深的厌恶,恨不得扑杀此獠。

成语“扑杀此獠”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善恶的判断标准,以及对忍辱负重的推崇。在古代,人们认为忍辱负重是一种美德,能够成就大业。因此,韩信忍辱负重,从屠夫胯下爬过,最终成为一代名将,这也成为了成语“扑杀此獠”背后的文化底蕴。

成语“扑杀此獠”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面对恶势力时,我们要学会忍辱负重,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同时,也要学会宽容,不要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做出过激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就一番事业。

总之,“扑杀此獠”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经过漫长的演变,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善恶的判断标准,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个成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