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诸洪乔》的典故源自《晋书·陆机传》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晋朝文学家陆机在赴任时,托人带信给朋友。信件在途中被洪乔(人名)误取,洪乔并未转交,而是直接丢弃了信件。后来,陆机得知此事,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付诸洪乔”的诗句,用以表达对朋友背叛的失望和愤怒。
这个典故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信件或消息在传递过程中被误取或丢弃,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地。同时,也用来比喻友谊的背叛或人际关系的破裂。
付诸洪乔——一个关于诚信与责任的典故
在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成语典故犹如繁星点缀,其中“付诸洪乔”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个成语源于东晋时期,讲述了一个关于诚信与责任的故事。
一、典故起源
“付诸洪乔”的典故与东晋时期的官员殷洪乔有关。殷洪乔,字深源,陈郡长平(今河南省西华)人,曾任豫章太守、光禄勋等职务。据《晋书》记载,殷洪乔在任期间,曾有一次因公务外出,京城中有许多官员托他带信回家。在途中,殷洪乔却将这百余封书信全部扔进了河中,并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
二、典故寓意
“付诸洪乔”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把信件寄丢了或没有收到对方的信件。从殷洪乔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诚信和责任的坚守。在当时,书信是人们传递信息、沟通感情的重要方式,殷洪乔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诚信的极大践踏。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有责任维护朝廷的威严,不能因为私情而违背公义。
三、典故影响
“付诸洪乔”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东晋时期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人们对诚信和责任的重视。在后世,这个成语被广泛传颂,成为人们崇尚诚信、恪守责任的典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殷洪乔的精神,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典故启示
“付诸洪乔”这个典故,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点启示: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不欺骗他人。
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坚守原则,不因私情而违背公义。在面对诱惑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
总之,“付诸洪乔”这个成语,是一个关于诚信与责任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诚信和责任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一点,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