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猛扪虱谈天下,出身贫寒,才学横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8 11:40:28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王猛扪虱谈天下”是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源自东晋时期的历史事件。以下是这一故事的详细背景和经过:

历史背景王猛(公元325年375年),字景略,是前秦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博学多才,尤其精通兵法,且志向远大,不拘小节。桓温是东晋的征西大将军,为了收复中原失地,曾多次北伐。

事件详情在公元354年,桓温率领东晋军队北伐,驻军灞上(今西安)时,王猛身穿破旧的麻布短衣,前去拜访桓温。王猛见到桓温后,一边谈天下大事,一边把手伸进衣襟里摸虱子(文言是“扪虱”),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态度。桓温左右的士兵们见到这一幕,差点笑出声来,但王猛却旁若无人,继续与桓温谈论。

对话内容在这次会面中,王猛对桓温的北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北伐虽然能收复失地,但得到的只是虚名,不如到此为止,留下敌人以自重。他还分析了东晋内部的政治局势,指出东晋是豪门望族的天下,王猛如果南下,可能会受到排挤。桓温听后,对王猛的见解非常钦佩,但王猛最终拒绝了桓温的邀请,选择留在北方。

后续发展王猛后来遇到了前秦的君主苻坚,两人相见恨晚,王猛辅佐苻坚,励精图治,为前秦王朝统一北方、巩固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个故事体现了王猛不拘小节、洒脱自在的性格,以及他对天下大事的深刻洞见和独到见解,成为了历史上那些放浪形骸、才情出众的名士的代表

王猛其人:出身贫寒,才学横溢

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市)人,生于东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他出身贫寒,从小家境贫寒,靠卖畚箕为生。王猛酷爱读书,学问渊博,尤其擅长兵书和谋略。在当时,关中士族瞧不起他这样的出身低微之人,但他并不在意,依然坚持自己的志向。

隐居华阴,等待时机

由于出身低微,王猛并未得到官府的青睐。他曾被邀请到前秦官府做小官吏,但他拒绝了。后来,他选择在华阴山隐居,潜心研究学问,等待时机。这一时期,王猛的学问和谋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他日后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桓温北伐,王猛出山

东晋时期,桓温奉命北伐,驻军灞上。有一天,一个穿着破旧短衣的读书人来到军营前求见桓温。这个读书人就是王猛。桓温听说来了个读书人,很高兴地接见了他。王猛趁机向桓温分析了南北双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见解独到,令桓温暗暗佩服。

扪虱谈天下,旁若无人

在谈话过程中,王猛一边谈,一边把手伸进衣襟里摸虱子。这一举动让桓温左右的士兵们差点笑出来,但王猛却旁若无人,继续与桓温谈得起劲。桓温问王猛:“这次我带了大军,奉皇上的命令远征关中,为百姓除害。但是为什么我来到这里,地方上的豪杰都不来找我呢?”王猛淡淡一笑回答:“您不怕千里跋涉,深入敌人腹地。但是长安近在眼前,您却不渡过灞水。大家不知道您心里怎么打算,所以不愿来见您啊。”王猛的这一番话正说中了桓温的心事,令他无言以对。

王猛的谋略:深明儒法,兴邦富国

王猛不仅学问渊博,而且深明儒法,善于谋略。他在前秦苻坚手下担任丞相,为前秦统一北方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政治上,王猛抵制权贵,整肃吏治,强化中央集权;在军事上,他军纪严明,平定五公之乱,统兵攻占前燕都城,都督关东六州军事;在经济上,他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实现田畴开辟,仓库充实。在他的执政期间,北方呈现小康景象。

王猛的遗憾:鞠躬尽瘁,未能阻止苻坚攻晋

王猛在病危前,曾劝苻坚不要攻晋,但未被采纳。苻坚攻晋失败后,王猛深感遗憾。他在临终前,对苻坚说:“我生前未能阻止您攻晋,现在您已经失败了,希望您能吸取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王猛去世后,苻坚悲痛不已,追封他为“忠武侯”。

王猛扪虱谈天下的影响:千古佳话,流传后世

王猛扪虱谈天下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佳话,流传后世。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王猛的才华和胆识,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风骨。王猛的智慧和谋略,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