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同道合》的典故,志同道合——成语的智慧与历史渊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8 10:41:53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志同道合》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志趣相同,意见一致。这个成语出自《国语·晋语四》。

在《国语·晋语四》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在遭受政治迫害后,流亡到其他国家。在流亡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重耳成功返回晋国,并成为了晋国国君,即晋文公。

这个故事中的“志同道合”就是指重耳和他的朋友们在共同的志向和目标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后来,“志同道合”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志趣相同、意见一致的人。

志同道合——成语的智慧与历史渊源

“志同道合”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哲理的成语,它不仅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深厚,也反映了古代先贤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本文将深入探讨“志同道合”的典故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起源——三国时期的陈思王植

“志同道合”的典故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陈思王植是曹操的儿子,他才华横溢,文采飞扬。在《三国志》中,记载了陈思王植与吕尚的故事,其中提到“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这段话中,“道合志同”即为“志同道合”的雏形。

成语发展——情投意合与莫逆之交

随着时间的推移,“志同道合”这一成语逐渐发展,衍生出许多与之相关的成语,如“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莫逆之交”等。这些成语都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在思想、志趣上的契合,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厚友谊。

典故故事——管宁割席

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管宁割席的故事。管宁与华歆是好友,但两人志趣不同。一次,管宁看到华歆在席子上吃东西,觉得他不够节俭,于是割断席子,表示与华歆绝交。这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志同道合”的含义,即真正的友谊建立在共同的志向和价值观上。

成语应用——如鱼得水

在《三国志》中,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分析形势,预测出以后三方鼎立的局面。刘备大为叹服,和诸葛亮的关系也一天天亲密起来。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很不高兴。刘备向二人解释说:“我自从有了诸葛亮,就象鱼儿有了水一样。”这里的“如鱼得水”也是“志同道合”的体现,意味着找到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

成语意义——人际关系的智慧

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需要“志同道合”的精神。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辨别,寻找那些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共同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我们也要传承和发扬“志同道合”的优良传统,让这一成语成为我们人际关系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