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汗如雨”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汗流得像下雨一样,形容非常炎热或者非常劳累。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七年》,原文是:“汗流如雨,沾湿衣裳。”这句话的意思是形容汗水像雨水一样多,把衣服都湿透了。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人在非常劳累或者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汗水不断地流出来,就像下雨一样。例如,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常常会说“今天天气真热,我都快挥汗如雨了”。又或者,在紧张的考试或者比赛中,人们也会说“我紧张得都挥汗如雨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通常用来形容天气炎热或者人非常劳累,而不是用来形容人紧张或者害怕。同时,这个成语也带有一定的贬义,因为挥汗如雨通常意味着人非常辛苦或者不舒服。
挥汗如雨——成语典故探源
成语“挥汗如雨”源于古代,用以形容人们因天气炎热或辛勤劳作而汗流浃背的情景。这一成语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成语出处
成语“挥汗如雨”最早见于西汉刘向所著的《战国策·齐策一》。原文中描述了齐国都城临淄的繁华景象,其中“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挥洒汗水的场景。
成语典故
关于“挥汗如雨”的典故,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晏子身材矮小,楚国人想要羞辱他,便在城门的旁侧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出入。晏子不入,并且说:“去狗国出使的人才会从狗洞里进入,而今我出使的是楚国,并不能从这个小洞中进去。”于是,迎客的人只能带着晏子从正门进入了。
晏子拜见楚王后,楚王说:“齐国没人了吗?让晏子你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人家七千五百户,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够把天遮住;一起挥洒汗水,就如同下雨一般;行人肩靠着肩走路,脚尖碰到脚后跟,又为何说齐国没有人才了呢?”楚王接着又说:“既然这样,为何派你出使楚国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根据出使对象的不同来派遣使臣,一些贤能的使臣会被派到贤能的国家,一些不肖的人会被派遣到不肖的君主那里。我是最不肖的人,所以被派遣到楚国来了。”
成语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挥汗如雨”这一成语逐渐演变出多种含义。最初,它主要用来形容天气炎热或辛勤劳作时的汗水如雨般流淌。后来,人们将其引申为形容人多、拥挤的场合,以及形容因紧张、激动等原因而出的汗。
成语用法
1. 夏天,工地上的人们挥汗如雨,辛勤地劳作着。
2. 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观众们挥汗如雨,为选手们加油助威。
3. 面对紧张的工作,他挥汗如雨,但仍保持着冷静。
成语文化内涵
成语“挥汗如雨”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古代,辛勤劳作被视为一种美德,而“挥汗如雨”则是对这种美德的生动写照。
此外,这一成语还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在炎热的夏天,人们挥洒汗水,如同雨水般滋润大地,这种景象既令人感慨,又让人心生敬畏。
成语“挥汗如雨”源于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已成为汉语中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出汗的场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成语所蕴含的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