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辙之鲋》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物》。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典故内容如下:在一条干涸的车辙里,有一条鲫鱼在那里张着嘴,焦急地等着水。这条鲫鱼对路人说:“我是东海里的水族,现在被困在这里,只要有一斗水我就能活命,你能否给我一升水呢?”路人说:“我正要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这条车辙里来,这样你就能活了。”鲫鱼生气地说:“我离开了水,就无法生存,你还说大话,如果你不马上给我水,我马上就会死了,还谈什么引西江的水呢?”
后来,人们用“涸辙之鲋”来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涸辙之鲋——困境中的求助与人性光辉
成语“涸辙之鲋”源于《庄子·外物》,讲述了一个关于求助与人性光辉的典故。
一、典故背景
战国时期,宋国的大思想家庄子,因其家贫,常常为生计发愁。一次,庄子家中粮米告罄,他不得不向朋友监河侯借粮。监河侯却以将来收租后再借为由,拒绝了庄子的请求。
二、典故经过
庄子感到非常气愤,但他并没有发作,而是淡淡地说道:“昨天我过来时,在路上听到有呼救的声音,我四面张望,看到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张嘴鼓鳃,快要干死了。它向我求救说:‘快救救我吧!’我问它:‘鲫鱼,你要怎么做才能救你呢?’它回答说:‘我是东海的波臣。你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我吗?’我说:‘可以,我正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南方有许多河流,我到那里去激西江之水而迎你,可乎?’鲫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三、典故寓意
这个典故寓意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冷漠。鲫鱼在困境中向路人求助,路人虽然答应帮忙,但实际行动却遥遥无期。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面对他人的困境,虽然口头上答应帮忙,但实际上却迟迟不采取行动,甚至有些冷漠无情。
四、典故启示
“涸辙之鲋”这个典故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点启示:
在他人遇到困境时,要真诚地伸出援手,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不要只是口头上答应帮忙,而要付诸实际行动,让承诺变为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让社会充满温暖。
五、典故影响
“涸辙之鲋”这个成语在后世被广泛运用,成为了一个富有哲理的典故。它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善恶,还启示我们要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典故也成为了人们相互帮助、关爱他人的精神支柱。
总之,“涸辙之鲋”这个典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求助与人性光辉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让社会充满温暖。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在他人遇到困境时,要真诚地伸出援手,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