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女忧鲁”是一个成语,出自《列女传·仁智传》,用来形容不当政的人对国事的担忧。具体典故如下:
在战国时期,鲁国的鲁穆公年老,太子年幼,国家内部斗争激烈,国事十分危急。漆室有一个少女,她看到国家的状况非常担忧,于是常常倚柱长叹,忧国忧民。她的邻居问她为何如此悲伤,她回答说:“我并非因为不嫁不乐而悲伤,而是因为鲁国的君主年迈,太子年幼,国家正处于危急之中。”。
后来,“漆女忧鲁”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那些虽然不当政,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事担忧的人。
漆女忧鲁——战国时期忠贞爱国的典范
漆女忧鲁,这个成语源自战国时期的一个感人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漆室女的少女,她虽然身处深闺,却心怀天下,对国家大事深感忧虑,成为了忠贞爱国的典范。
故事背景——鲁国的危机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仍。鲁国作为一个小国,也未能幸免于难。鲁穆公年老,太子年幼,国事危急。此时,漆室女所在的家族,虽然家道中落,但她却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命运。
漆室女的忧虑
漆室女,一个普通的少女,却有着不平凡的胸怀。她看到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中充满了忧虑。有一天,她的邻居妇人前来拜访,询问她为何总是忧心忡忡。漆室女回答说:“我并非因为自己不嫁而悲伤,而是担忧鲁君年迈,太子年幼,国家前途堪忧。”
成语的由来
漆室女的这番话,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她忧国忧民的情怀,被后人传颂,最终形成了“漆女忧鲁”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虽然身处困境,却始终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担忧的人。
成语的传承
“漆女忧鲁”这个成语,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都以漆室女为榜样,为国家、为人民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漆女忧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漆女忧鲁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漆室女一样,心怀天下,关心国家大事。无论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还是在重要的岗位上,我们都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漆女忧鲁,这个成语虽然源于古代,但其精神却历久弥新。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以漆室女为榜样,传承这种忠贞爱国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