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刑法有哪些
剥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迟,缢首,烹煮,宫刑,刖刑,插针,活埋,鸩毒,棍刑,锯割,断椎,灌铅,弹琵琶,抽肠,骑木驴。
1、《剥 皮》
剥的时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肤分成两半,慢慢用刀分开皮肤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样的撕开来..最难的是胖子,因为皮肤和肌肉之间还有一堆油,不好分开。
另外还有一种剥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里,只露出一颗脑袋,在头顶用刀割个十字, 把头皮拉开以后,向里面灌水银下去。由于水银比重很重,会把肌肉跟皮肤拉扯开来,埋在土里的人会痛得不停扭动,又无法挣脱,最后身体会从从定的那个口「光溜溜」的跳出来,只剩下一张皮留在土里...
皮剥下来之后制成两面鼓,挂在衙门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剥皮是死后才剥,后来发展成活剥。
2、《腰 斩》
由于腰斩是把人从中间切开,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会一下子就死,斩完以后还会神智清醒,得过好一段时间才会断气。
雍正帝杀俞鸿图就是用腰斩,传说一刀下去之后,俞鸿图还以肘撑地爬行,以手沾血连书「惨」字,一共写了七个才断气
3、《车 裂》
即五马分尸,很简单,就是把受刑人的头跟四肢套上绳子,由五匹快马拉着向五个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块。 记得商鞅就是受五马分尸之刑。
要把人的头跟四肢砍下来都得花不少力气,更何况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处更可想而知。真到撕开的时候,恐怕受刑人已经不会觉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时候。
4、《俱五刑》
把砍头,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即「大卸八块」,通常是把人杀死以后,才把人的头、手脚剁下来,再把躯干剁成三块。
汉高祖死后,吕后把他的宠妾如意夫人抓来,剁去手脚,割掉鼻子耳朵舌头,眼睛挖出,丢在猪圈里喂养,取名「人彘」.结果吕后自己的儿子看到,给活活吓死...
5、《凌 迟》
最早是把人杀死之后再剁成肉酱,称为「醢」,受过此刑的记得有子路,还有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
后来发展更加精细,目的还是要让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时候施刑,还要求受刑人必须身受多少刀以后才死。
据说发展到后来,每次凌迟要由两个人执行,从脚开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断气。而据说犯人若未割满一千刀就断了气,执行人也要受刑。发展成“死刑的艺术“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监刘瑾,听说一共割了三天才让他断气...
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6、《缢 首》
在国外,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罚。
中国人的绞刑是用弓弦缢杀... 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后面开始旋转那张弓, 弓越转越紧,受刑人的气就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断气...
岳飞父子就是这样死在风波亭,(因为他是功臣,不能斩首,要留全尸)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这样给吴三桂亲手缢杀...
扩展资料
古代刑法的发展
自唐迄清,不少法典尚存。唐太宗初期,对《武德律》增删修订,编成《贞观律》,高宗永徽二年又有《永徽律》十二篇,后补充完善编成《唐律》,是封建社会一部较为完备的的封建法典。
宋代法律甚多,名称各异,现存宋《刑统》三十卷,以《唐律疏议》为体例,结合实施的格、敕法令分类编成,犹刑事法规的汇编兼训释。
元代刑法名目更杂,其《典章》以中央机关名称为篇目,是继《唐律》又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明代有《大明律》、《明令》、《问刑条例》等,刑法条文更加明细。
清代初期,斟酌《明律》制定《大清律集解附例》,从康熙时起,以后各朝代仿《明会典》先后制定《大清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嘉庆会典事例》、《光绪会典》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代刑法
古代刑法木驴是什么意思
古代有着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的刑罚,虽然种类繁多,但如此之多的刑罚,却有着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残忍。对于当时的古人而言,没有什么事情是比接受这些古代酷刑更加恐怖的了。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古代的残忍刑罚。
1. 凌迟
提到古代酷刑,怎么能少得了被列为古代酷刑之首的凌迟。凌迟在古代,其威慑意义远大于惩罚意义。可能有人不太了解凌迟是一种什么刑罚,说白了,凌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千刀万剐”。
但是这种刑罚实施起来却并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行刑时,刽子手会先割下一块犯人的头皮,但并不将其割断,只是任其耷拉下来遮住犯人的双眼。这一举动是为了防止犯人在受刑时,由于过于痛苦而目露凶光从而使得刽子手感到恐惧,进而影响到刽子手行刑。之后,刽子手还会在犯人的喉结上割下一块再进行包扎,以此来防止受刑的犯人惨叫过于凄厉。
并且在行刑时,刽子手还会保证受刑者要在达到指定的刀数之后,才会死亡。因此,他们每一片割下来的肉,都薄如蝉翼并且仅有指甲盖大小,还会尽可能的避开那些较大的血管。因此凌迟在当时还能算得上是一门手艺活。除此之外,为了保持受刑人尽可能的感受痛苦,刽子手还会用冷水浇醒昏迷的犯人,以此来达到最大的震慑作用。
2. 剥皮
这种刑罚最早起源已经无从得知了,自人类文明诞生时起,就有着类似的手段存在。但是这种手段正式成为一种刑罚,还是在明朝时期。明朝由朱元璋所创立,由于朱元璋出身平民,因此极度痛恨那些贪官,不仅查得严,对于他们的惩罚也是极为骇人。
剥皮楦草就是朱元璋用来处罚这些贪官的一种残忍刑罚,而关于剥法,到目前共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行刑者由犯人的背部开到,从上往下划开,再伸进去将受刑者的皮肤与肌肉分割开来,进而慢慢扩张至全身,剥下一张完整的皮。第二种说法能否实施尚且存疑,行刑者会将犯人埋入土中,在对方头顶的头皮划开一个十字,再往其中灌入水银,由于水银质沉,会向下流去,自动将犯人的皮肤与肌肉分割开来。
在剥下皮后,朱元璋会命人在其中填入稻草,然后再将其扎紧吊在受刑者生前所工作的门口,用这样的方式来警醒后来者,切莫贪赃枉法。
3. 骑木驴
这种刑罚一般用来对付那些犯了奸罪的女子,行刑者会将犯人的衣物脱完,然后将其架在木驴之上,再钉死对方的双手双脚,连同木驴一起架到集市上示众。在遭受了这样一种刑罚过后,即便受刑的犯人没有因为失血过多或是伤口感染而死,
古代刑法有哪些
法律分析:刑法,是伴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阶级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用以维护和巩固阶级统治的工具。我国刑法源远流长,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先秦典籍中不乏记载。《易、噬嗑》:“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电比喻明察事理,雷比喻刑罚威严,噬嗑比喻用狱。前代君王因此有所领悟而申明刑罚,整理法令。《周礼、天官、大宰》:“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书、吕刑》:“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古时君王对刑法之重视可见一斑。对刑法的作用,汉桓宽《盐铁论、诏圣》云:“礼让不足禁邪,而刑法可以止暴。“《史记、孝文本纪》云:“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对知法用法,典籍中亦有论说,《荀子、不苟》云:“知则明通而类,愚则端悫而法。“唐刘禹锡《天论上》云:“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
我国刑法成文法典源于夏朝的“禹刑“,以后各代均有刑律。据甲骨文记载,商代不但有了刑法,而且有了司法结构,设置了监狱,使用了刑具,并有了专门的司法人员。《书、泰誓》:“罪人以族。“即一人有罪,刑及其家族。《史记、殷本纪》:“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即炮烙之刑。足见商代刑罚之残酷。周朝制定了“九刑“。《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杜预注:“周之衰,亦为刑书,谓之《九刑》。“春秋时期,郑晋等国把刑法条文铸刻在鼎上,称之为“铸刑书“。《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人铸刑书。“杜预注:“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后来邓析又用竹简造刑法书,称为“竹刑“。《左传、定公九年》:“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杜预注:“邓析,郑大夫。欲改郑所铸旧制,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书之于竹简,故言竹刑。“战国时期,成文法典进一步增多。魏相李悝集各国法典之大成,制定了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等篇章的《法经》六篇。商鞅在秦变法时,在《法经》的基础上制定了《秦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秦律》补充修订,刑法内容相当丰富,刑罚相当残酷,颁行全国。汉承秦制,成文法典洋洋大观,总称《汉律》。程树德《九朝律考、汉律考序》:“汉萧何作《九章律》,益以叔孙通《傍章》十八篇及张汤《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朝律》六篇,合六十篇,是为《汉律》。“晋、北齐、北周、梁、隋各朝代都有统一法典,虽原文佚亡,但篇目有史籍为证,斑斑可考。
自唐迄清,不少法典尚存。唐太宗初期,对《武德律》增删修订,编成《贞观律》,高宗永徽二年又有《永徽律》十二篇,后补充完善编成《唐律》,是封建社会一部较为完备的的封建法典。宋代法律甚多,名称各异,现存宋《刑统》三十卷,以《唐律疏议》为体例,结合实施的格、敕法令分类编成,犹刑事法规的汇编兼训释。元代刑法名目更杂,其《典章》以中央机关名称为篇目,是继《唐律》又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明代有《大明律》、《明令》、《问刑条例》等,刑法条文更加明细。清代初期,斟酌《明律》制定《大清律集解附例》,从康熙时起,以后各朝代仿《明会典》先后制定《大清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嘉庆会典事例》、《光绪会典》等。
法律依据:《说文解字约注》 卷十 刑字从井,盖与灋字从水同意。可知古人言法,皆取象于水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