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历史上的今天,雨果逝世您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东部的贝桑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名将军,后宣誓效忠波旁复辟王朝。母亲也是王室的热烈拥护者。少年时期的雨果在思想上深受家庭熏染。
1819年参与创办《文学保守者》周刊,公开维护伪古典主义。早期作品有诗集《短歌行与民谣集》(1822年);中篇小说《冰岛魔王》(1823)、《布格-雅加尔》(1826)等,大都带有保守主义的思想倾向。20年代后期,政治思想和文学观点有了积极的转变。1826年参与组织第二浪漫主义文社。翌年,他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所写的长篇序言,对束缚资产阶级文学发展的伪古典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提出一整套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该主张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理论纲领。1828年他写成戏剧《玛丽庸·德·洛尔姆》。1829年发表诗集《东方集》。
1830年七月革命前夕上演戏剧《爱尔那尼》。初演的成功被视为浪漫主义对伪古典主义胜利的标志。1831年写成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继而又发表了戏剧《国王取乐》(1832)、《吕克莱斯波基亚》(1833)、《玛丽·都铎尔》(1833)、《昂日洛》(1835)、《吕伊·布拉斯》(1838);诗集《秋叶集》(1831)、《黄婚之歌》(1835)、《心声集》(1837)、《光与影集》(1840);小说《克洛德·格》(1834)等。184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1845年又被国王授予“法兰西世卿”称号。七月王朝资产阶级统治的相对稳定和统治者的拉拢,使他一度摇摆于民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之间。剧作《卫戍官》(1843)上演失败后,他在文坛上沉默了近10年时间,而主要从事政治活动。1848年二月革命后,他确立了共和主义立场。1851年路易·波拿巴政变宣布帝制,他起而反对。被迫流亡国外。其间,著有抨击拿破仑第三的小册子《小拿破仑》(1852)和诗集《惩罚集》(1853)。其他作品有诗集《静观集》(1856)、《历代传说》第一集(1859)、《街头与森林之歌》(1865),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等。1870年拿破仑第三垮台后,雨果回国。普法战争时,他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巴黎公社失败后,他曾勇敢地庇护受迫害的公社社员。1872年出版的《凶年集》,记录了他这一时期的思想情绪。1874年他的又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九三年》问世。小说描绘了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与封建贵族的殊死搏斗,也包含有人道主义的说教。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有诗集《做祖父的艺术》(1877),《历代传说》第二、三集(1877、1883)等。
1885年5月22日逝世。
你知道雨果是谁吗你读过雨果的多少作品你知道圣母院的前因后果吗
谢邀。
-
蹩脚的名词解释我就不说了,有很多人都会详细的回答,实在不行去百科上一查就能知道。绝大多数人一谈到雨果,都会认为它是一个文豪,也只会认为他是一个文豪。
但在我看来,如果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文豪,更是一名伟大的思想家,一个足以让每一个拥有良知的人尊敬的人,当然作为政治家是欠点儿火候。当他能说出“两个强盗,一个是法兰西,一个是英吉利”的时候,你就可以明白,他绝不是一个只为自己利益而丧失道德和正义的人。这一点,使得他和那些因为抢掠圆明园而举国欢庆的法国人截然不同。
-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我都看过,还有一些中短篇小说。与其说他是浪漫主义作家,不如说他是一个批判主义作家,我觉得更适合。早期的雨果,的确很浪漫,但是他的巅峰期,却一点儿都不浪漫。后来的雨果无非是利用浪漫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于社会的一种评论和批判。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道德的沦丧,人性的丑恶,专制的丑陋,尤其是对于那些拥有权利地位,却自私利己,祸害他人的人极其蔑视。
所以,当法兰西因为圆明园举国欢庆的时候,雨果才会痛心疾首的写下了那一长段愤慨的话。
巴黎圣母院因雨果而名誉天下,而巴黎圣母院却又成为雨果最为讽刺的标杆。因为今时今日,他口中的强盗,他最憎恨的那一类人,却依旧不肯为历史而醒悟,还在沾沾自喜,还在以他之名获取利益和声望。
-
雨果一生都在追求他的民主,这一点我们不做讨论,但至少,他心中一直拥有良知。
所以雨果的书迷,从来就没有理由去缅怀巴黎圣母院。圣母救不了爱丝美拉达,也帮不了卡西莫多。因为现在的法兰西,依旧是克罗德主教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