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二十四孝有哪些内容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作者:郭居敬(元代)
郭居敬,字仪祖,元代尤溪县广平村(今大田县广平镇)人。另著有《百香诗》。郭居敬最大的贡献便是将中国流传深远的从虞舜至宋代的孝子孝行的故事进行增删,并配已图画和五言绝句,编成了《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简称《二十四孝》。
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他的父亲瞽叟和继母,还有同父异母的弟弟,曾经多次想害死他,但舜却从不嫉恨,仍对父母兄弟恭顺谦和,孝行感动了天帝,在历山耕种的时候,有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知道了还选他作为继承人。有诗曰: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02 戏彩娱亲(又名老莱娱亲)
“老莱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子,自己七十多岁了还常常身穿彩衣,作婴儿的动作以取悦父母。有诗曰: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03 鹿乳奉亲
郯子,曾经是孔子的老师。他的父母患眼疾,需要饮用鹿乳才能治好,于是,他身批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之中去挤取鹿乳给父母治病。差点被猎人误伤。有诗曰: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孔门十哲”之一,即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十分孝顺,早年因为家中贫穷,自己经常在山中采野菜充饥,但却常常百里之个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去世以后。他还常常怀念双亲。有诗曰: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05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末年思想家,世称“曾子”,孔子晚年的弟子之一。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曾子年少的时候,家里贫困,常常去山里打柴。有天家里来了客人,他的母亲不知所措,于是用牙齿咬自己的手指头,曾子在山里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他,于是立即回到了家里。有诗曰: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06 芦衣顺母
闵子,名损,字子骞,孔子的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
子骞很孝顺,他年少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娶了继母。继母生了两个儿子以后,自己的儿冬天做棉袄穿,对子骞却里面充芦花当棉衣。父亲发现了,决定休妻。子骞跪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寒。”他的后母听到后,很感动,从此对他如亲生儿子一样。有诗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
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07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母亲是薄太后。汉文帝以仁孝闻天下,他的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常常要亲自尝过以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有诗曰: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08 拾葚异器
蔡顺,字君仲,东汉人。从小丧父,早早担起了供养母亲的责任。当时正是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蔡顺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有一次,偶然遇到赤眉军问他:“为什么红色和黑色的桑葚要分开装?”蔡顺回答:“黑色的桑葚熟了是给母亲吃的,红色的还不太熟留给我自己吃。”赤眉军听了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于是送他二斗白米和一个牛蹄。有诗曰: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
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09 埋儿奉母
郭巨,东汉隆虑(今河南省林州市)人。以孝闻名于天下,他的“埋儿奉母”的故事被收录在《内丘县志》,还被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收录。
为了孝敬父母,不惜牺牲自己的孩子。虽然因为感动上天,得到了一坛金子,儿子也得已存活,但这一举动,也常常被人所诘难。鲁迅曾经就在编撰的《二十孝图》中批评过郭巨的这一行为。有诗曰: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10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山东人。少年丧母,迁居湖北。后父亲亡故,不得已卖身为奴葬父亲。后于槐荫下与仙女结为夫妇,仙女告之奉天帝之命,一月织成三百匹锦缎,帮助董永还债赎身。有诗曰: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11 刻木事亲
丁兰,从小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了双新的模样,对待这雕像就像父母在生一样,什么事都要与木像商量。但是他的妻子并不恭敬,有一天竟好奇用针去刺木像的手指,木像竟然流血。丁兰知道后便把妻子休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便是丁兰孝道的核心思想。有诗曰:、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
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12 涌泉跃鲤
姜诗,四川广汉人,有妻庞氏,对父母都十分孝顺。因婆婆喜喝长江水,所以庞氏常常要去六七里之外的长江取水。有次庞氏取水稍晚回来,姜诗怀疑庞氏对婆婆怠慢,所以将她赶出了家门。后被婆婆知道,令姜诗请了回来。当庞氏回家这天,他们院子里竟然涌出了泉水,味道与长江水味道一样,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来。从此,庞氏再也不用跑那么取水了。有诗曰: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
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13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六岁的时——曾经跟随父亲去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了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没想到走的时候橘子却滚到了地下。袁术当即嘲笑说:“陆郎来我家作客,走时还要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我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袁术看他小小年纪这么孝顺,十分惊奇。有诗曰: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14 扇枕温衾
对于“黄香”大家并不陌生,三字经里就有“香九龄,能温席”,说的就是他。黄香九岁就丧母,他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子。有诗曰: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
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15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时父亲去世,对母亲十分孝顺。战乱时背着母亲逃难,路遇强盗哭求说老母无人供养,强盗念他孝顺,所以不忍杀他。后来江革迁居江苏,靠做雇工供养母亲。有诗曰: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
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16 闻雷泣墓
王裒,字伟元,东汉时期大司农郎中令“王脩”之孙,司马“王仪”之子。因他的父亲被司马昭所杀,所以不做西晋的臣子,隐居教——并终身不向西坐。因他母亲在生时,怕雷声,所以每次打雷,王裒都要跑到母亲坟前去跪拜安慰要母亲不要害怕。
后王裒去世,为了纪念他与母亲,后人交拜他墓地以北的一座山命名为“慈母山”,将山下的河流叫做“孝水河”,将他的陵墓所在地叫“慈埠”,即现在山东省安丘市慈埠镇。有诗曰: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17 哭竹生笋
孟宗,吴国江夏人,后因避孙皓字讳,改名为孟仁,字恭武。从小父亲病故。有一天,老母亲病重,医生嘱咐用鲜竹笋做汤对病有好处。可是正值冬天,哪有笋啊。孟宗见找不到鲜笋,便伤心地扶竹而哭。没想到忽然长出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嫩笋给母亲做汤,母亲喝了汤果然病愈。有诗曰:
泪滴逆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18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临沂人。从小母亲去世,继母总是在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使他失去了父爱。但是,王祥对待父母依然如旧。有一次他的继母生病,想吃鲤鱼,可正是天寒地冻,哪里有鱼?王祥解开衣服,卧在冰上,等冰融化以后,跃出两条鲤鱼。继母吃了后,病果然好了。有诗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19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父亲去田间割稻谷,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叼去了。杨香手无寸铁,可为了救父亲,不顾安危,跳上前,用尽全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扔下父亲跑掉了。有诗曰: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20 恣蚊饱血
吴猛,晋代时期的道士,字世云。净明道信仰体系里的“十二真君”之一。
吴猛八岁时就知道孝顺父母。因家里穷买不起蚊帐,所以每到夏天,吴猛便赤身坐在父亲的床前,任蚊子叮咬不驱赶,以免蚊子去叮咬父亲。有诗曰: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21 尝粪忧心
庾黔娄,字子贞,南朝齐人,新野人。他去任孱陵县的县令时,赴任还不到十天,忽然觉得心惊流汗,预感到家里可能有事,当即便辞官返回家里。果然父亲病重已经两日。医生嘱咐说:“要想知道病情的好坏,就只能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知道了,味道苦就好。”
庾黔娄于是每天去尝父亲的粪便,如果味道是甜的,他就十分着急,常常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代父去死。可是几天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庾黔娄为父亲守孝三年。有诗曰:
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22 乳姑不怠
有一位崔山南,他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因年事已高,所以牙齿都脱落了。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就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几年里,长孙夫人没再吃其它食物,身体也十分健康。后长孙夫人去世时,召集子孙到床前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女妇的子孙媳妇将来也像她一样孝敬她。”后来,果然如长孙夫人所嘱,崔山南长大以后,十分孝敬祖母。有诗曰:
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洗。
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23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他虽身居高位,但对待母亲依然十分孝顺。每天晚上都要亲自为母亲清洗夜壶。有诗曰:
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24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人。他七岁的时候,母亲因为嫡母(父亲的正妻)所不容,所以另嫁。母子不相见有五十年。神宗时,朱寿昌在朝为官,他刺血书写《金刚经》并四处打听母亲。后来听到一些线索,便决定弃官到陕西寻找母亲,发誓不见母亲不返回。后来终于在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和两个弟弟,母子团聚,一起返回。这时候,朱寿昌的母亲已经有七十岁了。有诗曰: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还记得二十四孝的故事吗
第一部分(何时定型)
儒家十分强调孝道,认为孝是为人处事的根本。
孝与忠又是相互联系的,由孝推及于忠,有利于封建宗法统治,所以历代王朝也以各种形式提倡孝道。
由于儒家的宣扬和历代统治者的表彰,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些以孝闻名的典型故事,后来,元朝的郭氏对这些著名的孝子的故事进行收集,成册,合为“二十四孝”,他还在每一个故事后都写了一首诗加以赞扬。
因为这些故事切近社会民众,通俗易懂,对后世影响极大。
第二部分(故事内容)
“二十四孝”是二十四个孝道的典型故事。这些故事分别是:
(1)孝感动天。上古时的虞舜在父母和弟弟都有怪脾气的情况下,能够处理好各种关系,从而感动了上天。他在历山耕地时,象来帮忙,鸟来协助,帝尧不仅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而且把帝位让给了他。
(2)戏彩娱亲。周代的老莱子为了使双亲高兴,70岁时还不说老,经常穿上幼儿穿的花绿衣服,装着婴儿的样子在父母身边嬉戏。一次端水上堂,假装跌倒,还学起婴儿啼哭。
(3)鹿乳奉亲。周代的剡子,父母年老,双眼都有疾病,想吃鹿乳。剡子便穿上鹿皮,进入深山,混入鹿群,取鹿乳给父母吃。猎人看见要射箭,剡子急忙脱下鹿皮,说明情况,才得以幸免。
(4)为亲负米。孔子的弟子子路家贫,常以野菜充饥,为了亲人吃好,常到百里以外去背米。亲人死后,子路在楚国做官,随从的车有百辆,仓库里粮食堆积很多,坐在多重的茵席上,排一排鼎吃饭。但他很感慨,以为自己再想吃野菜,为亲人背米,都做不到了。
(5)啮指心痛。孔子的弟子曾参特别孝敬母亲。一次,他去山中砍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手忙脚乱,而曾参迟迟不归。母亲便咬破手指,曾参忽觉心痛,便背着柴禾回了家。曾参跪问母亲,母亲说有客人来,就咬指提醒曾参。
(6)单衣顺母。孔子的弟子闵损早年丧母,父亲又娶,生有两子。两个弟弟穿着棉衣,闵损却穿单衣,冻得他驾车时连缰绳都抓不住。父亲知道后,要赶走后母。闵损却加以劝阻,说后母在,只有自己一人受冻;如果后母走了,兄弟三人都会受冻。后母知道了,非常感动,便悔改了。
(7)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对生母殷勤奉养,但母亲常常有病,文帝便亲奉左右,整夜不合眼,衣不解带。所熬的汤药,亲口尝过才让端进去。
(8)拾葚供亲。汉代的蔡顺,少年丧父。当时正值王莽时代,世乱年荒,蔡顺便拾桑葚。赤眉军看见他进行盘问,他说黑色的给母亲吃,红色的自己吃。赤眉军被感动了,便送给他二斗白米、一只牛蹄。
(9)为母埋儿。汉代的郭巨有三岁的孩子,由于家贫,郭巨的母亲常常将食物节省下来给孙子吃。郭巨认为儿子可以再生,母亲不可再有,于是为了母亲,他跟妻子商量,想把儿子活埋。当郭巨挖了三尺深的坑时,忽然发现了一釜黄金,上面还有文字:“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10)卖身葬父。汉代的董永,因为家里贫穷,父亲死后,只得卖掉自己借来钱埋葬父亲。后来遇到一位善良的女子与他成了亲。董永的故事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后演变成戏剧《天仙配》。
(11)刻木事亲。汉代的丁兰幼年时父母双亡,未能奉养,于是他就刻木为像,当作父母来奉养。妻子对木像逐渐不尊敬,丁兰就休了妻子。
(12)涌泉跃鲤。汉代的姜诗和妻子都很孝顺,母亲喜饮江水,他们就到六七里以外去挑江水。母亲爱吃鱼,夫妇也尽力满足。母亲不愿一个人吃,喜欢与邻居老妇人一起吃。屋舍旁边突然涌出泉水,味道与江水一样,并且每天跃出两条鲤鱼,姜诗夫妇就用这来供养母亲。
(13)怀橘遗亲。东汉的陆绩六岁时到袁术家做客,袁术拿出橘子招待他。他把两个橘子藏在怀里,辞别时,橘子从怀里掉了出来。袁术问他,他说自己的母亲很喜欢橘子,想带回去给她。
(14)扇枕温衾。东汉的黄香九岁时母亲已经去世,他侍奉父亲非常孝顺。夏天用扇子扇凉床铺,冬天用身体温暖被褥,然后再让父亲睡觉。
(15)行佣供母。东汉的江革早年丧父,由于社会动乱,他背着母亲逃难,几次路遇强盗,他哀求不要劫他走,以供养老母。后来客居下邳,生活十分困难,没有衣服,他就为人去当佣人,挣钱供养母亲。
(16)闻雷泣墓。魏时王裒十分孝顺。母亲生前惧怕雷声,死后埋葬在山林里,每遇雷雨,王裒就跑到山林里,跪在母亲墓前哭泣,并说自己在这里,请求母亲不要害怕。
(17)哭竹生笋。晋代孟宗少年丧父,母亲年老多病,冬天又想吃笋汤。孟宗无法弄到笋,就到竹林里抱竹而哭。过了一会儿,地面忽然裂开,长出几颗竹笋。他拿回去给母亲吃,母亲吃完病就好了。
(18)卧冰求鲤。晋代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常在父亲面前挑拨,使王祥失去父母之爱。继母冬天忽然想吃鱼,王祥便解开衣服,卧在河面的冰上。冰忽然自动裂开,跃出两条鲤鱼。王祥拿回去送给继母吃。
(19)扼虎救父。晋代的杨香十四岁时随父亲下地收庄稼,忽有老虎咬着父亲拖着走。杨香见状,不顾一切上前,用力扼起老虎的脖子。老虎居然吓跑,父亲幸免于难。
(20)恣蚊饱血。晋代的吴猛八岁时,由于家贫,夏天没有蚊帐。但当时蚊子很多,吴猛便躺在床上,任凭蚊子叮咬,他希望让蚊子吸饱,以免双亲再受蚊子的叮咬。
(21)尝粪心忧。南齐时的庚黔娄当了县令,上任不到10天,忽然觉得心慌出汗,就弃官回家。当时,他的父亲刚刚生病两天。医生说要想知道病情的好坏,可以尝一下粪便,味苦就能转好,味甜就要恶化。他尝过后,觉得味甜。于是,他十分忧愁,便向北辰祈祷,请求代替父亲去死。
(22)乳姑不怠。唐代崔山南的曾祖母年老没有牙齿,不能吃饭。崔山南的祖母便每天洗澡,到堂上让婆婆吸吮乳汁。这样,崔山南的曾祖母虽然不吃饭,但仍健康生活了多年。曾祖母生病之后召集全家,说自己没有什么报答媳妇的恩德,只是希望后世子孙媳妇们都这样孝顺。
(23)亲涤溺器。宋代的黄庭坚在哲宗时任太史,自己虽然尊贵,但仍然事母尽孝,每天晚上亲自为母亲洗便器,时刻尽其做儿子的孝心。
(24)弃官寻母。宋代的朱寿昌七岁时,生身母亲由于受嫡母的妒忌,被迫改嫁,50年没能相见。后来,他与家人诀别,弃官入秦寻母,发誓见不到母亲不再回来。他到同州时终于见到母亲,那时,母亲已经70多岁。
第三部分(总结)
从“二十四孝”的具体内容中可以看出,其中选录的都是各个时代具有典型性的事例,当年人们汇编这些故事,肯定也不是让人直接效仿,如法炮制,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它的内在精神,也就是说,尊老爱老的精神实质是任何时候都应当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