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怎么欣赏宋词中的经典名篇《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宋词中经典名篇《唐多令•何处合成愁》又名《唐多令•惜别》,出自宋代著名词人吴文英。
吴文英(1212—1274)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本姓翁氏,而出为吴氏后嗣。一生未第,依人游幕数十年。理宗绍定间入苏州仓幕供职,留连吴门十余载。文英在苏州12年,有一妾而去;在杭州10 年,有一妾而亡。词中怀人之作多系此。
《唐多令》词牌名,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箜篌曲等。此调3体,此词为双调、61变体。全首韵脚第十二平韵“尤”韵。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原文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此首一题“惜别”,抒秋日游子的离愁。上片写惜别惊秋之意,下片写怀人盼归之心。
上片起三句,客中送客的情景。“秋心”二字合“愁”,离人“心”上悲“秋”,此二句双关点题。“芭蕉”“飕飕”,为词人惊闻,此生愁之因。杜牧《雨》:“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正是此景此情。结二句写词人矛盾之心。“晚凉天气”,人人说好,然而明月之夜,却怕登楼思乡怀人。下片起三句写往事今朝。往事如梦,叹欢愉已尽;花落随水,叹好景不长;燕归客留,叹人不如物的焦心和伤怀。结二句怨久客难归。女子离去,柳丝不系,此客中送客;客子“行舟”,总是空留,此客中思归。
全词上起下结,前后呼应,扣题甚紧;景写眼前,情抒离别,二者交融。
关于“愁”字,本来是一种很抽象的情感,历代文人却将心中的愁具体而生动地写出来。如宋代秦观的“无边丝雨细如愁”喻愁之细;周邦彦的“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喻愁之急;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喻愁之广;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喻愁之重;李煜的“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喻愁之多。
综观这些名篇诗句,我认为还是吴文英这词说的具体形象,不愧为经典名篇。
宋词为什么至今成为经典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苏轼作品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非要评个宋词第一的话,你觉得是哪一首
非要评个宋词第一,我认为是苏轼的巜水调歌头》一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非要评个宋词第一的话,我认为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一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