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农村俗语“立春不下是旱年”有道理吗立春下雨才好吗
农村俗语“立春不下是旱年”有道理吗?立春下雨才好吗?
老话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对于农民来说,一年的收成如何,关键就看春季了。所以农民朋友对于立春后期的天气是十分关注的,而在过去没有天气预报,古人就总结了很多的农谚,以此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农村俗语“立春不下是旱年”有道理吗?立春下雨才好吗?
这句农谚的字面意思是说,在立春这天如果不下雨,那表示今年的雨水比较少,很有可能会出现旱情。所以在立春这天如果下雨了,那这一年更容易粮食丰收。
不过,农夫所了解到的很多的和立春相关的农谚,都是反映 在立春节气的时候天气不下雨更好。比如农谚“立春晴,一春晴”,这是在南方地区流传的一句农谚,其意思是说如果在立春节气这天是大晴天,那么在春天就是晴天居多,这样非常利于农民进行春耕,并且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利,预示着是风调雨顺的一年。
另外,农夫在啰嗦几句,这句农谚还有下半句“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阴,花倒春”,是指在立春节气当天这天下雨,那春节的雨水比较充足。如果在立春当天是阴天,那就要提防可能会出现倒春寒天气了。这些农谚是古人长期观察以后经验的总结,听农村的老人说其准确性是比较高的。
其实农民普遍都是喜欢立春节气这天是晴天的,因为还有农谚“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可见立春晴,更容易风调雨顺。
农夫的观点是,农谚都是有很强的地域性的,这是由于各地的气候不同。所以才有些农谚听起来是自相矛盾,但这并不是说其就不准确了。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这些农谚也仅供参考,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立春到来,在农村有什么农谚可以预测天气和好年景
立春天晴朗,丰收有希望,立春雨中过,收成要遭秧。立春,天晴万物苏醒,农物需吸收新鲜空气,有助农作物生长,如雨天作物处于幼苗期,影响发育生长。道理与人类相同。立春阳光人健康,除湿祛邪保安康,瘟疫疾病绕道走,春暖花开新气象。同心协力战肺炎,三山除魇杀战场,力斩毒魔佑中华,日出东方迎曙光。
你知道哪些立春的谚语呢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上古“斗柄指向”法,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的“定气法”划分节气,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关于立春,民间积累了很多生动的谚语: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2,春打五九尾,来年冻死鬼。
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4,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5,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6,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
7,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8,立春好栽树。
9,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10,立春晴,一春晴。
立春下,一春下。
11,立春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12,立春天不晴,要冷一月零。
13,立春下雨是反春(指春后有冷雨),立春无雨是丰年。
14,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15,立春天气晴,百物好收成。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16,打春冻人不冻水。
大年三十立春,农村俗语:“雨打立春头,农夫百日忧”说的有道理吗
“雨打立春头,农夫百日忧”是众多预测天气和粮食收成关系的一句俗语,原则上来说也是千百年来农民靠天吃饭的经验和智慧结晶。但这样的俗语毕竟拥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些地区适用,在另一些地区反而不适用,所以很多俗语有一定道理,但最好只作为参考。
后天中午11点左右就是今年的立春了,恰好在数九天的“五九尾”,也恰好是大年三十,老辈人认为立春在五九尾对来年的收成有影响,而立春在大年三十更是百年难遇,并且2019猪年农历年全年没有立春节气,被人们认为是“寡妇年”,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来年的庄稼没有好收成,但事实上并不是这么预测的。
我们都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关于立春节气期间天气的变化对庄稼收成的影响,人们总结出了很多俗语,比如“立春宜晴不宜阴,晴则兆丰,阴则兆灾”,说的就是立春前后最好是晴天,如果立春是晴天那么来年的收成定能丰收;又比如“立春三日晴,来年好收成”,都是说的立春前后若是晴天,来年必能有个好收成。
那么这些俗语有没有道理呢?其实道理还是有的,比如“雨打立春头,农夫百日忧”,其实说的就是立春前后有雨雪,在往年的经验上来看,这属于异常天气,立春期间出现异常天气,必然会影响到后续的天气变化,如果出现倒春寒,那么农民朋友就苦不堪言了。
人们认为“立春晴,雨水匀”,这是正常的天气变化,立春期间情况,那么春天雨水不会过多也不会过少,非常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另一句俗语说的是“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说的是立春前后出现异常天气,后续的异常天气会接踵而来,不利于庄稼的收成。
综上,“雨打立春头,农夫百日忧”这种天气的变化是农民朋友不愿意看到的光景,但往往这句话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华大地南北纬度差距巨大,这句俗语有可能适合北方的天气,却不一定适合南方的天气。另外现在全球化变暖,也大大提高了天气的难预测性,所以这句俗语最好仅作为参考。
(文/阿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