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最喜欢《论语》里的哪句话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中国经典故事《论语》中,你最喜欢的是那一句话,为什么?
就分享这句出自孔子的话吧。这个过程是任何人的必经之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夫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潜心做学问,三十岁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自立于社会,立身处世有了自己的思想,四十岁明达世道人情而不至于被外物迷惑心性,五十岁参悟命运,顺应天道因循之理,六十岁对于听到的人和事都能平静地容纳,明辨其旨意真伪,七十岁顺乎本心天性,不勉而中,合乎法度,自成规矩。
人啊!高尚的品德修养助你挥洒人生。《诗》曰:“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也就是说:每天有所成就,每月有所收获,日积月累地学习,就会达到光明的境界。伟大其实是具体而平凡的,其事迹业绩更是琐碎的,是岁月的积累,并不总是突然地表现为惊天动地的事迹。立业德为主,修身德为先。引用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正在人生路上拼博的人优为重要。
世事洞明真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
不管是从政的人,还是我们普通百姓,或是做事,首要的是做人。做人在于“厚积德义”,在于修养自己的人品。德义的养成,在于勤学。学为主旨,天下万事皆在于学。学问的真谛是对人生的体悟,只有在饱尝了生活真实的滋味后,才能达到“知命”而“自立“的境界。
如果要从《论语》等儒经中选出一句作为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
野狐试答
题主好,《论语》句句皆是经典语录,内容涉及做人处事的都可作为座右铭。选一句的话,我选《论语 泰伯》中曾子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就是读书人,在今天就是知识分子,这些人应该目标远大,性格坚毅。原因是他们肩上的担子很重,道路又很漫长。他们要以“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但自己砥砺修行使自己达到“仁”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他们要肩负起教育引导民众,让整个社会达到“天下归人”的局面,如此就到了大同世界,天下就和乐太平了。实现大同世界,这个道路很曲折漫长,也不是一个人,一时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一代一代的读书人为之奋斗终生。
宋代关西大儒张载在《西铭》中提出了四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诗一样的语言阐述了读书人的责任。在儒家思想中,“士”要以天下为己任,要有济世情怀,如果只是“求田问舍”,会被认为是“胸无大志”,会被世人看不起。
作家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要更应该有这种传统的“士”的精神,要更有社会责任心。当今社会,欺世媚俗,沽名钓誉、娱乐至上、一味追求金钱、缺少社会责任心的作家不少,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论语》中的哪一句话令你感触颇深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吗
《论语》中的哪一句话令你感触颇深?
《论语 》中有一句令我感触颇深的话,是《为政》篇里的这一段:“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非勇也。”明明不是你的祖先。你去祭拜,就是谄媚。应当站出来担当的事情却畏缩不前,就是没有勇气的懦夫。这样的金刚怒目,正气凛然的表达思想的句子,在孔子的章句里并不多见。用现在的话说,一向温文尔雅的夫子已经出离愤怒,直接开骂了!你们这些认错了祖宗的东西,明摆着不是你家的坟头,里面埋着的也不是你的祖宗,你却非拜不可,非要趴在人家的坟头上哭嚎不可。这样不知羞耻去巴结讨好强势力量的勾当,不是世风堕落到了极点,是没有人能做得出来的。“谄也”二字,就等于骂人是一个“大马屁精”,以孔子那样深厚的修养、儒雅的风度,不是悲愤难抑达到极致,是不会这样说的。
春秋战国是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在礼崩乐坏的世道人心面前,孔子说出的这句话,令我感触颇深。我想起了自己在一家国内有名的网站论坛里潜水时,经常看到那里集聚着一大批人,不遗余力的吹捧他们的理想天堂,倡导“全盘西化,”丑化自己的历史文化。他们太像孔夫子说的那种在别人的坟头上卖力地哭嚎着的人。他们似乎不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他们的精神已经被掏空了,他们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一批“精神美国人”。
我还想到曾经见识过的那些屁股从来就不会坐在自己的国家民族,自己的历史文化一边的各种光怪陆离的人物 。他们的丑态原形,孔子在2000多年以前就给他们勾勒得惟妙惟肖了。从历史长河里的盛衰废兴去看,这些拜错祖宗的人,轻率地以为自己的民族国家注定会是输家,其实不过是鼠目寸光而已。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传承至今,太多的磨难,太多的曲折,都一个个挺过来了。这种倔强的生命力,不是那么容易泯灭的。想通过文化上的渗透和倾销来动摇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自信,是非常肤浅,非常可笑的想法。《论语》里的这句话,不就是对于中华文化里的强健的民族精神的佐证吗?不正是彰显出炎黄子孙的骨气吗?有了这样的精神气质,才会一代代涌现出见义而勇为的勇士,中华大地,才会成为英雄辈出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