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精忠报国”的故事流传至今说明了什么
精忠报国的故事流传至今说明了什么?
因为这是一个真实故事,书中精彩讲述了宋朝名将岳飞从青年从军,英雄善战,精忠报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歌颂了岳飞传奇的一生。
这本书教育后人,对国家要忠诚,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对于外来侵掠者,要全民反抗,不要袖手旁观,这样国家才能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岳飞背后刺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精忠报国”
岳飞背后刺的字是“尽忠报国”,不是“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传》记载,“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
岳飞在被秦桧派人抓捕入狱之后,秦桧开始是派何铸前往审讯岳飞。岳飞将背后刻的四个大字“尽忠报国”给何铸看。何铸观后,“既而阅实无左验”,知道岳飞是无辜的。
可见,岳飞背后刻的是“尽忠报国”,并不是广泛流传的“精忠报国”。
为什么更广泛流传的是“精忠报国”呢?主要是因为历代皇帝的题字和明清时的文艺作品。
宋明两代帝王的题字和诏书都是用“精忠”。
《宋史·志第一百三》记载,“绍兴三年,表岳飞之旗曰“精忠“”。“绍兴”是宋高宗赵构的年号,“精忠”二字是赵构表彰岳飞的题字,由此之后,“精忠”跟岳飞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明朝,景泰帝亲自给汤阴岳飞庙题写“精忠之庙”。万历帝册封岳飞时,诏书中也有“咨尔宋忠臣岳飞,精忠贯日”。
明清小说中,更是演义成了“精忠报国”。
明朝时,关于岳飞的民间故事也兴盛起来,相关的杂剧小说也很多,比如戏剧《精忠旗》、《续精忠》、《宋大将岳飞精忠》,小说《岳武穆精忠传》等等,基本上都是“精忠报国”。
清代钱彩编写的小说《说岳全传》是关于岳飞的民间故事和戏剧、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关于岳飞的最有影响力的一部文学作品,将“精忠报国”彻底普及。书中第二十二回,“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从此“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深入人心。
不过这都是小说家言,不是真实的史实。岳飞背后的字是“尽忠报国”,这才是真实的历史。不管是“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代表的精神都是一样的,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
精忠报国指的是谁他的事迹是什么
“精忠报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精心忠诚、报效祖国。它的出处是《北史 颜之仪传》中: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不过,后人们一提起这个成语,就知道是指宋代的抗金英雄岳飞了。
在北宋末年,女真族建立了强大的金国,直接威胁到了北宋百姓的生存。当时,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为了激励儿子报效国家、英勇抗敌,就在儿子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这四个字。让他以此明志、杀敌上阵。随后,这位母亲就送年仅19岁的儿子从了军——这位青年就是岳飞。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岳母刺字》的感人故事。
岳飞时刻铭记母亲的嘱托,在抗击金国的19年战斗中,打了许许多多个胜仗,成了让金兵闻风丧胆的英雄。靖康之难后,随着金国把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部分皇室成员北押至金国,北宋王朝就凄然落幕了。这时,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原本也在金人的控制中,后来幸好逃脱。在一些部下的支持下,他们逃到了江南,迅速建立起了南宋政权。
满腔热血的岳飞也看到了希望,为了南宋继续坚持着抗金。让他没想到的是,南宋皇帝赵构考虑到自己的皇兄被金国掳走数年,万一真被岳飞打败了金国,皇兄就很有可能回到南宋,那么,自己这个皇位该不该让给皇兄呢?
这个问题对赵构来说,是十分棘手,也是十分现实的。因此,他并不愿意真的抗金。所以他答应了金国,要以国土和岳飞的性命换回被金国监禁的母亲韦太后。没多久,抗金将领岳飞就被杀害了……
岳飞在抗金期间,有过这些事迹:
从1128年到1141年为止的十多年中,岳飞就率领英勇的岳家军同金军经历了几百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每次战果都所向披靡。1140年,金兀术毁掉宋金盟约后急速攻宋,岳飞立即挥师北上,陆续将郑州、洛阳等地收复,又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那时,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却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迫结束战斗。在后来的宋金议和的过程中,岳飞遭受莫须有的罪名,最终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子虚乌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一同被杀害。直到宋孝宗期间,岳飞的冤狱才被平反。
不知朋友们对宋高宗赵构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