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能忍孰不可忍的解释是什么
“是可忍,孰不可忍”指事情恶劣到了让人不能忍耐的地步。
出处:《论语 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不会狠心做出来呢?”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指绝不能容忍。
近义词
一不做,二不休
拼音: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释义: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出处:唐·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用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下最后的决心。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指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形容不可容忍到了极点。
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全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相关典故:
根据《周礼》,皇帝在音乐和舞蹈表演上可以使用八行八列的“八夷”,以及64人的音乐和舞蹈。诸侯使用六夷,共48人;一路用了4人,共32人;人只能用两彝,也就是只能用16个人。
如果有人违反了这些规定,他就是违反了周礼,应该受到惩罚。当时,鲁国有个清大夫叫纪平子。季家一直清清气爽,势力强大,操纵着国家政权,国王实际上是在他的控制之下。作为一个道士,他只能使用三十二人的戏班子,但他把自己比作皇帝,在自己的院子里和六十四人一起唱歌跳舞。
孔子听说后,认为季平子破坏了周的礼制。有一次,师父在谈论纪平子。孔子说:“如果他胆敢违反周礼,和六十四个人在自己的院子里弹琴跳舞,有什么可容忍的呢?”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
“是可忍,孰不可忍”拼音shìkěrěn,shúbùkěrěn,意思是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表示绝不能容忍。
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例句: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典故:
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桓控制鲁国政权,权势滔天,尤其是季孙氏位高权重,甚至发展到赶走鲁君,摄行君位的地步。鲁昭公就被季平子赶到齐国,鲁哀公也被赶到卫、邹、越等地,而鲁悼公时期,三桓强盛,公室弱小不堪。
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和《汉书·刘向传》载,季氏可能是昭公、定公时的季平子,即季孙如意。他不仅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甚至自比天子。以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来说,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即季氏只能用四佾,鲁昭公应用六佾,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就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钱穆在《孔子传》提供了两种解释,一是说既然僭越季氏可忍为之,那么逐君弑君亦在季氏可忍而为之列,二是季氏僭越,犹可忍而不治,那么将来做什么事,才能不可忍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