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节气图片 2019

立秋节气图片(2019年何时立秋立秋农村有何习俗立秋后,天气还会炎热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0 06:30:56 浏览8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2019年何时立秋立秋农村有何习俗立秋后,天气还会炎热吗

很高兴认识回答你的问题。俗话说的好:“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2019年的立秋时间是: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 ,农历七月初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

立秋,在民间有一种叫做“贴秋膘”的习俗。是说人们胃口不是很好,因此想在立秋后天气转凉之际前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那么吃猪肉就是首选。

立秋并不代表气温骤凉,今年有四伏,后面还有一个“秋老虎”。真正凉快点要在白露节气之后。所以大家还需熬上一段时间。




农村俗语“六月立秋快加油,七月立秋慢悠悠”什么意思今年立秋是哪一天

六月立秋冷飕飕,七月立秋热死牛。今年的立秋在农历7月8日,马上入伏,热的日子即将开始了。我们这老人常常挂在嘴边的是“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立秋慢悠悠”,和题主问的这个俗语是一个意思,不管是阴历六月里立秋还是在农历七月里立秋,但凡立秋节气一过,就意味着一年都过去了两个季节了,人们会从对温度的感知上察觉到时间的流逝。

六月立秋精神物质都紧张

如果立秋落在了6月里面,天气转凉后会热的不明显,人自然会觉得已经进入了下半年。再加上以前的人都指望着庄稼地呢,民间也有“6月立秋晚不收”的说法,天气转凉后,一年两茬地区晚种玉米的庄稼人,种进去收不回来要损失一茬庄稼,这到了年底春节的时候,一家几口都要张嘴吃饭,还得有白面过年招待亲戚,而当年收成欠佳,不管是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你说日子过的紧张不紧张,要不要加油?

七月立秋不愁吃喝心情好

如果立秋落在7月份,有一句俗语说这早种晚种都能收,心情自然也放的比较轻松了,再加上立秋在7月,天气依旧比较热,可能还出现个秋老虎也保不准,完全没有秋天的意思,总让人有种在夏天的错觉,然而早晚却比较凉快,这时候吃穿不愁,温度又合适,吃完饭散个步或者坐在门口谝个闲传,你说这日子过的慢悠悠惬意不?

总之,关于立秋的说法各地都有不同,也有不同的农作经验和生活总结,如“立秋的蕾,白露的花,十年就有九白搭”这说的就是棉花在立秋时节如果才献蕾,十年里面有九年都搭赔进去了。所以这些农谚在农业生活中依旧有一定的指导地位。

你们那立秋还有哪些农谚呢?欢迎分享交流。我是一起种植,每天分享点三农事儿,喜欢就点赞加个关注吧。

今年哪天立秋,是“脱衣秋”还是“穿衣秋”立秋后还会热多久

今年立秋是在2019年8月8日这天,农历七月初八,农历阳历都逢八,还真是个好日子。感觉这才刚进入大暑没几天,转眼马上还有6天立秋了,虽说希望时光时光慢些吧,但还是忍不住期盼凉爽的金秋快点到来,一想到秋高气爽的气候、瓜果成熟的丰收,就美的慌。

为啥这么盼望着立秋呢,当然是被这天给热草鸡了,每天都得抱着空调入睡,也知道吹空调时间长了体内湿气重,但是没办法啊,太热了一晚上能热醒好几次,只好靠空调度日。当然另外一种解决方式就是赶紧立秋,这样天慢慢就凉下来了。

不过说到立秋,前天去三爷爷家玩,他问我知不知道今年会是个“穿衣秋”还是“脱衣秋”,我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什么穿秋衣脱秋衣的,现在年轻人谁还穿那玩意儿呀,三爷爷说不是“秋衣”,是穿或脱,我才明白过来,这“穿衣秋”说的是冷秋,“脱衣秋”说的就是秋老虎。

其实这到底会是“脱衣秋”还是“穿衣秋”没有办法一概而论,每年立秋之后都要先热一阵子,然后顺应气候变化,越来越凉爽,下一场雨就凉一些,直到开始下雪,这是不是就是农村老人们说的先“脱衣秋”然后再是“穿衣秋”,这样说好像在抬杠,不过现实生活中还真就是这样。

今年的秋天应该是个“穿衣秋”,也就是会凉快,不过各位也不要想着凉快到大白天要穿外套,这倒是不至于,立秋之后能一早一晚有些凉意就已经不错了,至少晚上入睡不遭罪,不会像这几天似的,热得一晚上要醒好几遍。

秋天马上就要来了,夏天还真是短暂,珍惜这立秋前的时间,我们可以尽情的去海边乘凉,去乡村粘知了,去路边吃烧烤,度过完美的盛夏。

立秋节气,想健康,食“三果”,饮“三茶”,做好三防,具体指什么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8月8日3时13分,将迎来“立秋”节气。

立秋,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之后还有“一伏”,此时,并非真正进入到了秋季,天气依然酷暑。

立秋日,民间有“贴秋膘”“咬秋”“啃秋”“称水”“吃渣”等习俗。

立秋将至,食“三果”,饮“三茶”,防“三病”,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立秋时节,食“三果”

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

立秋时节,多吃三种水果,对于健康,十分有益。

1、秋梨

《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良心、消痰降火”。梨因鲜嫩多汁,被称为“天然矿泉水”,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清心降火的功效。立秋后,燥邪严重,需要对抗“秋燥”,多吃秋梨,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2、桃子

立秋食桃,可补虚防燥,“补秋膘”,能滋阴润燥。

中医认为,桃性温,具有补气养血、养阴生津、止咳杀虫的功效。

桃子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果酸等营养,有助于缓解便秘。桃子中含铁量很高,是苹果和梨的4-6倍,是缺铁性贫血者较理想的水果。

3、柿子

立秋后,柿子上市,多吃柿子可以缓解秋燥。柿子,甜腻可口,营养丰富,可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胃。柿子中含有较多鞣质、果胶,不建议空腹食用,尽量在饭后1小时左右食用柿子。

立秋时节,饮“三茶”

1、尾参茶,滋阴润燥

立秋之后,需防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秋燥”。用尾参泡水喝,可滋阴润燥,对抗秋燥之症。尾参,不但可养阴润肺、益胃生津,还可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增强免疫力之效。尾参,含有的维生素A,对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有不错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对抗秋燥不适。

2、谷谷丁菊花茶,去火消炎

立秋后,依然炎热,并且越来越干燥,人体容易上火。

此时,用谷谷丁、菊花、金银花、桂花,一起泡水喝,可去火消炎。

谷谷丁被中药界誉为清热解毒的“八大金刚之一”,可很好的去火消炎。

菊花,清热解毒,去火消炎,与谷谷丁搭配,清热解毒效果加倍。

金银花,可疏热散邪、清解血毒,经常和菊花搭配使用。桂花,性质温和,可中和茶性,一起搭配泡水,清热解暑,去火消炎,大有益处,对于预防改善上火,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3、紫苏生姜茶,解暑降温

今年立秋,处于中伏和末伏之间,此后,依然高温酷暑,需要解暑降温。

用紫苏叶、陈皮、生姜一起煮水代茶饮,有益健康。

紫苏,可发汗解表,生气宽中,健脾祛湿、防暑降温。

生姜,可驱赶病邪,助阳气发散以排寒。

陈皮,可健脾和胃,搭配在一起,养生效果加倍。

立秋时节,做好三防,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一防中风

立秋后,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是各类疾病爆发的阶段。立秋后,人体毛细血管收缩,大脑负荷加重,会引起血压升高,诱发中风。有资料表明,约有70%的中老年人,易在秋季发生中风。所以,立秋之际,一定要注意防中风。对策:1、吃点胡萝卜

胡萝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有助于预防中风。

有研究指出,每天摄取15~20mg的β-胡萝卜素的人,比每天只摄取5~6mg的人,中风发病几率相差很明显。

所以,生活中,经常吃点胡萝卜,有助于预防中风的发生。

2、喝好三杯水

主动喝水,有助于改善血液粘稠,预防血栓,降低中风几率。

每天,要喝好“三杯水”。

第1杯:睡前喝200ml温水

第2杯:起夜时喝100ml温水

第3杯:早上起床刷牙后喝200ml温水

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因为“麻烦”而忽视了这三杯水!

二防咽炎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干燥,也是一年中慢性咽炎最容易诱发的季节。

一些用声音过度的人,如教师、讲解员,在厂车间工作的人或者长期接触不良空气的人,就容易染上。而咽炎若在急性期得不到彻底治疗,就会发展成为慢性咽炎,变得棘手。所以,立秋后,要注意预防咽炎。

对策:

1、吃滋阴润燥食物

饮食上,减少油腻、干燥、热气的食物。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莲子等。还要注意空气洁净,多给室内通风。

2、劳逸结合

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保持充足睡眠,积极防治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三防胃肠疾病

立秋后,天气转凉,有些人还会吃些冷饮、冰凉的食物,这时,很容易导致胃肠痉挛、收缩,引发胃病。

再加上,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肠道疾病和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

所以,在立秋时节,要注意保护好胃肠,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对策:

1、少喝冷饮

立秋之后,要“防秋老虎”,白天的天气,依然还很热,此时,解暑降温,要少喝冷饮,尽量选择喝温水,或者是热茶。

喝冷饮,容易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所以,一定要少喝冷饮。

2、饮食要规律卫生

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切莫暴饮暴食。选择食物首先注意新鲜、清洁,保证规律适量的饮食,是防止胃肠病的首要问题。还要注意,少吃冷食、零食等因素,以免使胃肠功能紊乱,诱发胃肠疾病。3、口味要清淡

要保持胃肠的冲和之气,就要常吃素食淡饭,适当辅佐一些肉类肥甘食品。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吃生冷食物,并戒烟、酒,以防刺激胃黏膜,促使溃疡恶化和复发。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农村俗语:“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立秋的时候天气还热吗为什么

现在离立秋时间还有12天时间,至于今年立秋时天气是冷是热?!从目前天气变化来看,我们这边仍受到副热带高压持续影响,虽然目前迎来了多雨季节,但此时也经历着今年最强的高温高湿天气,很容易引起中暑,而且这波酷暑闷热很有可能会有持续到8月上旬,也就是立秋节气前后或将继续高温闷热!而对于这句农村俗语,其实就是说立秋节气后会迎来一段早晚凉爽、中午高温炎热的“秋老虎”天气,很有可能会持续半月以上!

老话“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意思是说:立秋节气过后,早上和晚上的气温会越来越低,而中午最高气温还会继续接近三伏天,使得一天温差越来越大。虽说立秋节气后还没有正式迎来秋天,但这时天气总体趋势是趋于转凉,早晚的温差会越来越明显,而至于立秋节气后的日气温温差变化大小,还要取决于立秋节气后的西北风强度和降雨频率!具体表现为:

要知道,立秋节气后,过去人们会把这样作为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不仅是农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的标志,也是很多地区受西北气流影响越来越明显的开始,往往多地会逐渐刮起西北冷风,而东南暖季风强度会逐渐减弱,使得凉意越来越浓,不过,此时太阳正从北回归线南移赤道,仍处于“昼长夜短”阶段,使得白天光照强烈且时间长,使得中午气温仍处于高温炎热中,而到了夜晚因光照影响弱化,此时主要受西北冷风影响而气温逐渐降低,导致早晚气温越来越低!

另外,立秋后降雨情况也会影响气温变化,例如老话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说明立秋后降雨会加速天气转凉步伐,往往会预示着立秋后天气越来越凉爽宜人!然而立秋节气后总是遇到晴朗天气,往往过去人们会认为后面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也就是立秋后还会经历24天左右个“早晚凉爽、中午高温炎热”的秋老虎天气!

不过,今年立秋处于中伏期间的第18天,按今年高温天气变化趋势来看,以酷暑闷热天气为主的几率很大!尤其是近几年极端天气持续影响,再加上暖冬现象,使得冷空气影响越来越推迟,造成三伏天中后期仍会酷热难耐,而至于“秋高气爽”的秋天应该只能等到9月中旬前后才会真正到来吧,那时候已经离华北和山东等地区秋收玉米时间越来越近,一般可以在干燥凉爽的天气中收获秋玉米等农作物!(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19年立秋几时几分立秋农村有何习俗立秋后,天气还会炎热吗

今天已经进入中伏了,气温明显开始热了起来,我们这里中午最高气温达到了39度,明天就是大暑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已经来到了。不过大暑过后十几天就该立秋了,感觉时间过的飞快,都还没没有啥感觉呢,秋天就要悄悄的来了。那么19年立秋在几时几分,立秋农村都有哪些习俗呢?

今年立秋在何时,立秋农村有哪些习俗?

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意味着夏天的结束,秋天的来临,一个季节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加上秋高气爽,天气凉快,所以很多人特别喜欢过秋天,却不愿意过夏天。所以夏天越热,人们就越盼着早日立秋。今年立秋的时间是在8月8日那天,了具体的时间根据老黄历显示,是从凌晨3:12:57开始,到8月23日的18:01结束,一共15天的时间。

立秋不光代表着气温发生着变化,立秋也是各种秋季作物收获的时候。所以每年的立秋,随着农作物的成熟收获,很多地方会有晒秋的习俗,利用短暂不多的高温,来晒制加工冬季食品的食材。例如在我的家乡,以前就有立秋晒制红薯干,南瓜干的习俗,人们会把洗净切片的红薯干依次摆开晾晒,用来作为冬季的干粮和零食。

那么立秋过后天气还会炎热吗?

我想这个才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立秋虽然代表着秋天的来临,但是立秋过后一般还要热上一段时间的。俗话说的好“秋后一伏,热死老牛”,立秋过后一般气温会逐步转凉,但是如果赶上了长夏的话,那么就要提防秋老虎的来临,因为立秋之后还要热上一段时间。

不过在农村还有一句俗语叫做“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根据我们这里的说法,今年立秋在凌晨3点,那么就属于早立秋了。所以今年立秋过后,天气也会比较凉快一些。

关于立秋在农村有哪些习俗,立秋过后天气还会炎热吗?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六月立秋赶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2021年几月立秋年景好

立秋节气

立秋七月节,也就是从立秋起这一天就进入七月了,今年立秋是农历六月廿九,公历八月七号。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第一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农村俗语:“立秋见秋”。是指北方地区秋作物就要开始成熟,早秋作物相江豆、花生、蕉草等早秋作物相继成熟。“立罢秋凉嗖嗖”,意思是天气不立秋后五天,树荫和夜里就开始凉快了。

立秋谚语:“六月立秋赶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

农谚是反映农村的生活写照,“六月立秋赶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这句话,是说六月立秋的一个景象,七月立秋一个景象。不同时期立秋反映一个结果。“六月立秋赶死牛”,说的是南方农村,六月立秋,又收又种,早稻收割,晚稻开始插秧,以前牛是重要劳动工具,把牛累的要死,形容南方农村的繁忙景象。“七月立秋慢悠悠”,这句话是反映北方农村的,北方农村,秋收和秋种没有赶到一块,秋庄稼收获完毕,然后再开始秋种,因为北方一年两收,收麦收秋,种麦是冬抪作物。由于近几年的气候变化大,小麦在十一月抪种还来及。九月秋作物都收到家,十月中旬开始种麦,那还不是“慢悠悠”吗!不过现在人们都不歇着了,在收秋和冬抪的空余时间种大蒜和搞大棚了。

立秋习俗

赶秋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其实现目标是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小满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过会期间还有走亲戚、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还有“冬病秋治”,农村有很多“劳病”,就是支气管炎,也叫“呼歇”,立秋前后要抓紧预防,以免冬天不好治,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立秋已过,大家知道“秋不食瓜”的含义吗

西瓜和香瓜是我最爱吃的两种瓜,每年都会在自己家的菜园里种植西瓜和香瓜,追施豆饼沤制的肥料,成熟的西瓜又红又甜,稍微晚摘几天还会出现沙瓤呢,香瓜也是特别香甜,成熟的香瓜在地里都会散放出香味,引得邻居家8岁的孩子经常偷着去菜园里摘瓜。到了立秋以后还会有很多成熟吃不完的瓜,赶上哪天热了就去菜园里摘个西瓜或者香瓜解解渴。有人会说,都说“立秋不食瓜”,你怎么在立秋以后还吃西瓜和香瓜呢?确实有“立秋不食瓜”这种说法,这里说的瓜不是单指西瓜和香瓜,还有其它一些瓜类,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就像有些农谚一样,都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但也不能百分之百的用到现实生活中,“立秋不食瓜”我的理解是,立秋以后要少吃瓜,而不是绝对的不吃。

〔为什么有“立秋不食瓜”的说法〕

立秋以后,虽然还有“秋老虎”,但总体上天气逐渐转凉,特别早晚温差大,西瓜、香瓜不像夏天昼夜温差小,这些瓜本身的温度和空气温度相差不大,秋季的瓜晚上会降温,而白天升温速度慢,总体会低于室温甚至更凉,如果我们吃了大量的低温瓜,一定会引起胃肠不舒服,严重的会发生腹泻等,这样对身体是不好的,所以在这个季节一定要注意少吃“凉瓜”,避免引起对身体的不适影响,而不是绝对的不吃。在超市里,冬天一样可以出售西瓜、香瓜,照样会有人去买来吃,有时候甚至在看望病人的时候也会购买这些瓜类,病人也吃的啊。所以说“立秋不食瓜”并不是绝对的不可以吃,而是应该注意瓜的温度和吃的量。

有时候,小孩子会遇到喜欢吃的瓜就吃个不停,这样我们做家长的要进行看管,没有节制的吃,不要说在立秋以后,就是在炎热的夏天也是不行的,我们的前辈们总结出来的这些农谚、俗语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放在开学发展的今天,有很多东西还是适用的,有些个别东西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我们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区别对待。

今年8月7号立秋,“公秋爽,母秋热”,立秋之后天气还热吗

今年8月7号立秋,对于立秋的称呼有多种,比如“公秋”或“母秋”、“穿衣秋”或“脱衣秋”等,这是民间对立秋的不同称呼吧,今年是公秋还是母秋呢?是脱衣秋还是穿衣秋呢?立秋之后天气还热吗?

先来说说民间是如何划分公秋和母数的?

公和母归结为阴和阳,阴阳相合,万物皆生。所以大自然就是阴阳两极相吸、相斥、相冲、互补的结果。

古代单数为阳,也是雄性的代表,顶天立地,阳刚之气;双数为阴,也是词性的代表,锦上添花,阴柔之美。所以在古代单日子为阳为公,双日子为阴为母。

古代也把太阳开始上升的这一段时间称之为阳时,因为阳气不断地上升;把太阳开始西落的一段时间称之为阴时,因为阳气不断地下降。

根据以上的阴阳原理,按照立秋的时间来推算立秋节气是公秋还是母秋,就非常简单了。

古代我国采用的是农历法,所以在古代所提及的年月日等时间都是用农历来推算,不是现在的阳历时间。因为我国采用的阳历的时间是从建国后,所以古代的方法还需要用古代的农历时间来推算。

今年是公秋还是母秋呢?

2022年立秋的时间为阳历8月7日20点,农历七月初十晚上戌时。按照农历时间来确认,农历的初十而且还是在中午12点到晚上24点之间,所以今年的秋属于母秋。

有可能出现日期是单日子或者双日子,而时间在上午或者在下午,这样公秋和母秋就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比如按照日子来说是公秋,按照时间点来说是母秋的情况可能发生,在民间一般是按照时辰来决定的是公秋或者母秋。所以时辰一般是决定公秋和母秋的主要方法,而今年却出现了巧合都是母秋。

农村谚语“公秋爽,母秋热”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道理非常好理解,如果是公秋的话,立秋后天气就变得凉爽,雨水较多,没有出现干旱天气。如果说是母秋的话,立秋后燥热的天气多晴朗的,天气多雨水少,这就出现了秋老虎的现象,所以天气炎热。

今年立秋后会热吗?

今年三伏天是从7月16日入伏到8月24日初伏,而今年立秋节的时间为8月7日到8月21日,也就是处暑为8月22日到来。这种现象被称作为秋包伏,或者是秋夹伏。俗话说“秋包伏,热死狗”,可见今年立秋以后天气还会热。

毕竟今年立秋的时间还在三伏天里,就是到了处暑还没有出伏,更何况秋后还有一伏,所以今年立秋以后会眼热,这一点毋庸置疑。

什么是穿衣秋?什么是脱衣秋?

这就非常好解释了,穿衣秋就属于公秋,天气不是特别炎热,需要穿上衣服保暖。脱衣秋就属于母秋,天气非常的炎热,不能够穿上秋衣,这就出现了秋后秋老虎的天气。

综上所述,今年8月7日立秋,今年是母秋、脱衣秋,立秋后有秋老虎的天气出现,天气会很热的。当然,我国南北跨度大,东西跨度大,雨水分配也不均匀,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我国大部分地方立秋以后是很热的。

今年七月初十立秋,老人说“立秋有雨是顺秋”,有啥预兆

“阴阳转变,万物始衰”,北京时间8月7日20点28分57秒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立秋以后的第1个节气。立秋是阴阳之气的转折点,标志着万物开始从繁茂趋向萧瑟成熟。

老话说“秋后必有一伏”,立秋后还有炎热的末伏阶段,立秋尚未出暑,因此立秋当天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古人把立秋分为三候(每5天为一候),一候凉风至,表示立秋后风中有一丝丝的凉意;二候白露生,表示立秋后昼夜温差加大,夜晚水汽会冷凝成水珠;三候寒蝉鸣,表示在立秋节气后期,秋蝉感知到气温变凉,开始鸣叫。

立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古人对它的重视不亚于过节,农村老话说“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说的就是农历七月立秋有利于粮食丰收,而如果是农历六月立秋那么就不利于粮食丰收,农历七月立秋意味着冷天来得晚,作物有足够的生长时间,不会出现积温不够的现象,自然有利于粮食丰收;而如果是农历六月立秋,意味着冷天来得早,作物会因为积温不够而出现“贪青晚熟”的现象,作物的籽粒会不饱满。今年农历七月初十立秋,按照老祖宗的话说,今年的粮食会大丰收。

农村老人说“立秋下雨是顺秋”,表示该热就热、该冷就冷,这表明秋天来得顺利,立秋后天气会变得越来越凉爽宜人。立秋时节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点,古人对立秋是否下雨非常重视,那么立秋这天下雨有什么预兆?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咋说的。

8月7号立秋,立秋这天下雨有什么预兆?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

一、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说的就是如果立秋这天下雨,那么近百日都不会下霜。这里的“百日”表示将近100天,立秋后的一百天差不多到了11月中旬,11月中旬正值立冬节气。

按理说“霜降”节气就该下霜了,但是到了立冬节气才下霜,这也充分表明秋天很热,冷天来得晚。

二、立秋有雨秋落落,立秋无雨秋老虎

要想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秋落落”?什么是“秋老虎”?所谓的“秋落落”是指秋天一直下雨,表示雨水多;而“秋老虎”是指立秋后的酷热天气,立秋后暑气难消,秋后还有“秋老虎”的余威。

农谚“立秋有雨秋落落,立秋无雨秋老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立秋这天如果下雨,那么预示着接下来的整个秋天雨水都会非常多,反之如果立秋这天没下雨,那么预示着立秋后会出现持续的炎热天气,秋老虎的势头会很猛。农谚还说“立秋无雨,二十四个秋老虎”,说的就是立秋当天如果没下雨,那么立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会很热,因此民间有“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立秋无雨预示着立秋后会出现持续性的回热天气。

三、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立秋时节玉米正在抽雄吐丝、水稻正在灌浆、大豆正在结荚、红薯块茎正在膨大,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大,此时下雨非常有利于农作物高产。

老话说“春旱不算旱,伏旱减一半”,立秋正处于三伏中最炎热的“中伏”阶段,老话说“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半月不雨地冒烟”,说的就是中伏期间如果不下雨就很容易引发“伏旱”,伏旱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严重的还会引发人畜饮水困难。而立秋当天如果下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或者缓解伏旱的发生。

农谚说“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万人愁”,立秋有雨有利于粮食丰收,反之立秋无雨对农作物生长不利,农民靠天吃饭,立秋无雨农民就会感到非常忧愁。

还有3句农谚说“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这也充分说明立秋如果不下雨,就容易导致农作物减产,而立秋下雨,非常有助于粮食丰收。

补充:上面说了立秋下雨和不下雨对应的天气情况,那么要是立秋这天“光打雷不下雨”有什么预兆?农谚说“雷打立秋,干断河沟”,说的就是立秋这天如果只打雷不下雨,那么预示着立秋后雨水会比较少,会引发干旱。

总结,立秋后中午虽然依然很炎热,但是昼夜温差在逐渐加大,早晚会感到明显的凉意。老话说“一场秋雨一场高,十场秋雨穿上棉”,立秋后下雨表示有冷空气入侵,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一场一场的秋雨下,气温也就会变得越来越低,十场秋雨过后,我们就要穿上棉衣来防寒了。

立秋下雨是“顺秋”,立秋下雨有利于粮食丰收,希望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